新闻中心

循迹红色新闻的来时之路---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延安学习实践活动侧记

来源:南宁师范大学  2021-09-01 09:53:36   524 阅读

今年暑期,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学团队共25人赴延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探寻革命道路时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建党精神,通过精神、思想上的洗礼,强化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场“移动”“破圈”式的红色课堂

“将课堂搬到红色新闻的源头,来一场移动式课堂和破圈式红色课堂。”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徐健谈及这场“循迹之旅”的初心,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解释。研习20余年新闻史的徐健,深刻明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他认为党的新闻传播事业接班人既要“学新”,更要“知故”。

如何实现“知史”和“学新”,徐健认为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迫切需要“释放红色能量,注入源头活水”。经过一番讨论,来一场红色新闻的寻根之课,打破人才培养模式的圈层化壁垒,让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历史的现场。“这也是一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之旅。”7月17日至22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全院25名师生奔赴延安,研学红色新闻。

“赓续延安的精神血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班仪式上,徐健在动员讲话中提出要把“红色课堂”建在实践行动中,将“红色故事”讲在学生心坎里,从而实现红色基因传递、传播、传承效果最大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新时代创新发展。

5天的行程中,师生们通过专题学习、实地调研、实践课堂等磨炼提升专业素养。录制思政微课堂,联合广西云、广西新闻网策划拍摄“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专题片,推出广西首档沉浸式学习教育节目视听节目《打卡吧!青年》,颂歌献给党主题快闪,研学Vlog,研学调研报告……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研学课程,令师生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力量。



研学团顺利开班



研学团走近南泥湾



延安宝塔下合影

寻根红色新闻的峥嵘岁月

为什么延安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灯塔?

为党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先要知道党的新闻事业从何处来、在何处长、往何处去?

延安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吸引全国各地大批爱国青年和有识之士冒着生命危险,克服敌人的层层阻挠,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带着这些问题,研学团队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宝塔山、凤凰山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教育基地,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一幕幕生动的历史瞬间,真实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生活环境和光辉历程。

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祥地——延安清凉山,红色延安时期又被称为“新闻山”。这里传播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这支战斗在清凉山的新闻大军担任了党中央的“喉舌”和“耳目”重任,担负起了宣传鼓动任务,激励鼓舞了民众与军队的热情和士气。

在延安新闻纪念馆里,研学师生们了解了新华社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负责人向仲华在战火中的新闻坚守,看到了早期印刷的《参考消息》报,延安印刷报刊“马兰纸”,新华广播电台的送话器、发射灯泡和变压器等零部件。在这里,一篇篇战斗檄文源源不断地发出,如尖刀刺向敌人的心脏。一孔土窑洞、一张小桌子、一盏煤油灯见证了中国新闻事业开启的艰难历程,记录了当年新闻人历经艰辛,瓦解敌人的舆论防线,播撒革命的红色火种。研学师生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战争的浴血奋战、艰苦卓绝和自力更生,并从中深刻领会了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师生们一同领略了先辈们的革命风采,沿着老一辈新闻人的足迹,寻找新闻事业的根基与魂魄。研学师生们细致地了解了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聆听了《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弘扬抗战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等系列专题报告,他们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事迹,深刻体会到革命来之不易。

几天充实的研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梁颖涛深受鼓舞、备受感动,“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就是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传。”作为新闻传播人才的领路人,梁颖涛同时深感责任与使命,在未来,“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使命中奋力赓续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培养更多优秀的新闻人才。”



研学团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参观



研学团在延安党校参观合影

以青春之我抒新闻之志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研学团4名师生代表深情朗诵贺敬之的《回延安》;在枣园、王家坪,研学团的团员们开展青年讲团课,一起重温革命的峥嵘岁月;在新闻纪念馆,研学团现场开展思政微课堂,共同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

师生们走进质朴庄严的七大会址礼堂,主席台上方悬挂的毛泽东、朱德巨幅画像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标语,无不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风云跌宕的革命故事。中共七大会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构筑起第一座理论大厦,中共七大也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研学团成员重温入党,立下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研学团队在梁家河参观了村史馆、知青旧居,在习近平总书记组织群众建起的缝纫社、代销店、磨坊和铁业社及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前驻足留影,了解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艰苦奋斗、实干创新、心系人民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研学团师生还调研采访了党校教师、讲解员、游客、当地居民,观摩了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等表演,了解了延安地区的民俗文化;探访窑洞民居,调研乡村建设。在延安宝塔下,研学团还组织了校歌快闪。

“在新的时代要不断赓续延安的精神血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结业典礼上,老师与同学们交流了学习体会。研学团成员李晓辰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传承老一辈革命精神,与祖国在一起,共同奋进、共同成长,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广电系主任陈秋凌表示,要践行初心使命、争取优异成绩,努力建设好一流学科、一流专业。青年教师王雪瑶说,通过此次延安之行,更加坚定了做好一名教师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创新教育模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在延安纪念馆内拍摄《打卡吧!年轻人》



在梁家河第一口沼气池旁录制节目



在七大会址录制《打卡吧!年轻人》



研学团师生诵读《回延安》



研学团顺利结业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