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纪念黄昆先生百年诞辰暨“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来源:北京大学  2019-09-02 14:36:00   573 阅读

8月30 日上午,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微纳电子系、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纪念黄昆先生百年诞辰暨“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举行。黄昆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杰出的教育家,今年是黄昆百年诞辰,本次研讨会旨在缅怀其求真的科学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炽热的爱国情怀和甘为人梯的精神。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院士出席并致辞。会议由北大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微纳电子学系黄如院士主持。



会议现场

田刚代表北京大学对黄昆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他高度评价其在固体物理领域取得的多项开拓性卓越成就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中国半导体科技事业的兴起、发展与壮大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黄昆以毕生的无私奉献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史上光辉的一页,田刚希望当代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弘扬其为人治学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征程,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田刚致辞

北大微纳电子学系王阳元院士、物理学院甘子钊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夏建白院士先后作主题发言。

王阳元追溯了黄昆与“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的密切联系。1956年,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将发展半导体技术作为四项紧急措施之一。“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在北大物理系应运而生。黄昆是决策的主要建议人,也是实施的主要组织者。为期两年的“专门化”系统地培养了我国半导体专业的第一批毕业生,成为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事业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王阳元发言

甘子钊以“纪念黄昆先生百岁诞辰,努力把北京大学建成我国半导体科学技术重要基地”为题,讲述了他与北京大学的深厚渊源。黄昆1937—1941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2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1951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把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26年奉献给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而他和夫人李爱扶先生也与北京大学几代师生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4cc0f640e1f341babd8a559b31e4549e.jpg


甘子钊发言

夏建白述说了黄昆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主要工作。1977年,年近花甲的黄昆调任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迎来科研生涯的第二个春天。他牵头成立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和建立了理论与实验结合、学术气氛活跃的半导体物理研究群体;与年轻同事合作,解决了科学界在超晶格领域存在20多年的疑难问题,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在材料和固体物理新兴领域的研究工作。



夏建白发言

自由发言环节,60多年前参与“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的老先生、老前辈追忆了黄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点滴往事和他严格为师、严谨治学的高尚品格。

11:00,“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研讨会由北大物理学院沈波教授主持。北大微纳电子学系杨玉超研究员以“面向类脑智能的神经形态器件”、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陈琳以“柔性神经突触器件及其在类脑神经计算中的应用”、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以“高性能、低功耗二维晶体管器件与集成技术”、吉林大学冯晶以“面向可穿戴应用的柔性可拉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厦门大学黄凯以“III族氮化物半导体中的极化激元”、中科院半导体所谭平恒以“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声子物理研究”、北大物理学院马仁敏研究员以“半导体纳米激光物理与应用”为题,先后报告了在凝聚态物理、微纳电子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并进行学术交流。



会后合影

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启明、陈佳洱、郑厚植、陈难先、杨应昌、赵光达、秦国刚、赵光达、朱邦芬、郑有炓、李树深、王立军、欧阳颀、刘明,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微电子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师生140余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