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教学一线】做好教学这件事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21-08-26 17:16:06   329 阅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曾几何时,在一些高校中,原本天经地义是大学教师使命的“教学”,受重视程度却节节败退。原因很复杂,有功利化、短视化的问题,也有教育评价导向的问题。

2020年10月13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教育评价有了正确的“指挥棒”,国家从顶层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对默默耕耘在通识基础课教学一线的大学物理教学团队来说,不仅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也是一种无形的肯定,对他们坚持立德树人、坚守教学一线、执着教书育人的肯定。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团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学队伍。优秀从何得来,从这一连串的成绩中也许可以窥见一二:

有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课;有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编写了13部教材;主持的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发表的教改论文均不少于10,发表的科研论文达96篇之多。承担的校级重要项目就不一一例举了。

近日,由团队负责人王小力牵头承担的201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顺利结题验收,并获优秀,成为团队教学实力的又一佐证。

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深究其中的奥秘,就是大家一心想做好大学物理教学这件事。

信念与追求

做好教学这件事,首先得有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个优秀的老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这便是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始终坚持的信念和追求。

大学物理是一门大面积通识类基础课程,主要面向全校各类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讲授。“人类从开始认识自然的时候,就涉及到了物理学。”在王小力看来,这门课不仅要给学生讲授物理学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这是崇高的目标,也是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为此,他们潜心钻研,深入探究,并自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结合物理课程教学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中。比如,王小力常与学生分享自己当知青、做工人、出国求学、援疆支边等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弘扬西迁交大人优良传统的体会,以唤起学生对西迁精神、改革开放、民族振兴、祖国富强更深刻的领悟。此外,团队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研讨、积极参加全国物理课程思政会议等多种方式,磨炼自身,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要让课程发挥最好的作用,就要强化课程所有知识、内涵的设计。”基于这样的思考,王小力带领团队针对课程思政元素植入的碎片化、随机性等问题,将课程思政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地思考,建立起了课程思政案例库。2020年《大学物理》课程被教育部授予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的教学实践在全国多所高校中报告交流。

“课程思政其实是对教师思想、能力和素质的一种锻炼和再造,告诉我们教师不能只做搬运知识的‘教书匠’,而是要做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大师,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才是合格的人民教师。”王小力说。

改革与创新

改革与创新是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一路走来始终没有停止的重要内容,也是团队屡创佳绩的关键所在。他们知道,这是实现追求目标的唯一途径,并为此进行了很多颇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

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全体教学班中开展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小班辅导”模式和过程化考核改革,全面推进“探究式、研讨式”教学,落实“两性一度”建设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勇于批判的精神,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模式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被不断开拓,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也显著增强。发表研究论文9篇,获国家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等,简单罗列学生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可见成效。

信息技术赋能是团队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的又一“法宝”。团队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落实“三个基本(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两个综合(理论、方法与技能的综合)”“一个拓展(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拓展)”的物理教学设计,开发和建设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教辅和可视化视频资源,完成了《大学物理》教材的系列化、精品化和动态化,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基础物理课程开放共享资源平台。2020年《大学物理》(线下)和《电磁学》(线上)课程获得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

这是改革与创新的成果,但他们依然不敢有一丝停歇,好像后面有谁撵着他们似的。确实如此,“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深化,学生在进步,形势倒逼着我们必须将改革和创新变成自觉行动,不断反思,不断琢磨,不断挖掘,才能教好书、育好人。”王小力说。

传承与热爱

这一切的信念与追求、改革与创新,都源于对教学这项工作深沉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神圣使命心怀敬畏。

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劳动模范、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加身,耕耘在大学物理教学一线近40载的王小力对教书育人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他坚守教学一线,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思政,帮助提携后备,他的心愿,就是把最好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成为最优秀的人,成为国家、民族、世界的有用之才。

在王小力的带领下,团队积极向上,凝聚团结,充满了热情和干劲。以张孝林、徐忠锋、李宏荣教授等为代表的西迁精神新传人,坚持本科教学一线几十年如一日,不计得失,埋头苦干,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保持物理课程在全国物理同行中的影响力贡献力量;以方爱平、张二虎等为代表的青年教师,作风过硬,干劲十足,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冲在一线,现已成长为团队发展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团队产生1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陕西省教学名师和一批后备教学名师;产生1名“陕西省师德标兵”、1名“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5名校级师德先进个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6人获校内外授课竞赛一等奖。

团队的成长得益于大家自身的努力,得益于团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更得益于老交大优秀传统和西迁精神的传承和影响。

“我们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创建于1956年,以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赵富鑫、殷大均、吴百诗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西迁人开创了交大理学人在教书育人中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自信自强、不懈奋斗的风格和骨气之先河,后经姚国维、焦兆焕、李甲科教授等一批老教师的潜心教学、兢兢业业,不懈努力,将大学物理课程建成学校的‘霸王课’之一,为树立西安交大物理教学在全国物理教育界的地位和影响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是在他们的指导、培养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自然要接好接力棒,跑好新长征。”王小力说。

描绘未来发展,王小力表示按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坚持两个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就是要进一步找准团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不断提升团队成员教书育人的政治觉悟与站位,扎实拓展教学改革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加快课程思政步伐。目标导向,就是要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围绕“四个面向”,要深入思索,拿出方案,充分发挥好物理课程的基础作用,为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我们交大人的贡献。

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路途可能很漫长,很崎岖,但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的教学团队,这样的一群人怀揣远大抱负不懈努力,中国的教育事业才会更加光明,不是吗。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