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以下简称ICU),这个传说中离死亡最近的地方,集结了生与死的挣扎,以及人间最极致的悲欢离合。
虽然有着明晰的上下班时间,但对于ICU医生来说,提早上班和加班是平常事。7时30分,距离交接班还有半个小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ICU主任王铮已经穿上白大褂,第一时间检查前一天收治的几位患者——病情有什么进展?有没有出现器官衰竭的表现?各项健康指标有没有好转?
躺在床上的危重患者大多插着管子,有人清醒,有人昏迷,他们把生命托付给这里的医护人员和发出规律性鸣叫的机器。
8时,ICU的大工程——交接班正式开始。夜班的医护人员汇报患者夜间情况后,所有人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讨论。“感染源在哪里?下一步风险在哪?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位病人的器官功能,关注每一根引流管,关注每一次体温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判断患者下一个阶段的治疗方案。”王铮在交接班时总是会提出很多问题。
长达半个多小时的交接班过程中,医护人员精准判断,对患者的所有器官功能及其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的精细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重症救治的目的是通过集束化的强力治疗,改善或者打断疾病的恶性进展,让危重患者的病情向好的趋势去发展。”王铮告诉记者。
是否要用外科的手段去手术?是否要更换康复方案?是否继续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是否需要将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这是王铮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一念之差便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为一名外科与重症兼顾的“双料医生”,王铮坚守“外科为基,重症为本”,尽管又苦又累,但他喜爱这份工作,也享受这份工作。
“寻找感染源,必要时进行外科清理。”这是王铮在遇到疑难病例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在ICU,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多数是因为感染。找到了感染源,便可以从源头控制病情,病人就有希望。正是因为有了外科和重症的技术加持,ICU往往战无不胜。
“我们有理由再坚持一下。”这是王铮经常对患者说的话。指导医护人员努力救治,让患者及家属不要放弃,这是王铮一以贯之的态度。
作为交大一附院外科ICU主任,王铮冷静、严谨,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状况,始终从容不迫,见招拆招。他的存在,对于ICU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来说,都是一颗“定心丸”。
其实,负责管理外科ICU只是王铮每日繁忙工作中的一项,他同时还肩负着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教授的责任。每天既要做很多肝胆外科手术,还要管重症的患者,王铮根本没有午休时间。此次预约采访的时间略有推迟,对此,王铮抱歉地说:“我刚结束了一台急诊内镜手术过来,内科手术我也在做。从小我就热爱这个职业,最后选择了这项工作,自己内心有驱动力,还有家庭、患者、同事、领导给我的支持与信任。虽然很忙,但是我从未感觉到累。”
一位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经过ICU与肝胆外科的救治后,痊愈出院。在一次回访中,患者家属对王铮表示感谢:“现在我爱人不仅身体健康,还对生活充满信心,非常感谢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付出的心血。”王铮对此十分感动:“患者对医院的选择,来源于医院的积淀,以及他们对医生的信任。但医生要对疾病有准确把控,才能最终得到患者的认可。”
提高自身救治水平,发挥带头作用,这是王铮在做的事,也是交大一附院的前进方向。2017年,由交大一附院副院长刘昌牵头,联合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知名三甲医院组成的“西北复杂腹腔感染联盟”在西安正式成立。腹腔感染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疾病,其中复杂腹腔感染因病情危重、救治困难,已成为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第二大疾病。此联盟的成立,搭建起了复杂腹腔感染区域救治平台、学术交流平台、临床研究平台、患者咨询平台以及离院后康复平台等,积累了西北地区复杂腹腔感染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的规范化诊治流程,提高了西北地区复杂腹腔感染综合救治水平,也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
“作为国家医学中心,我们搭建这个平台,借助外科与重症的双重手段,解决了很多关于感染的问题,不仅为患者的生命护航,也为更多偏远地区的医生答疑解惑,服务了大众。”王铮说,近年来,外科ICU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救治的患者遍及全国,彰显了为生命护航的医者仁心。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