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召开科技大会,并对李凯等10名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他们来自不同学院不同领域,却有一个共同特点——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倾心立德树人,潜心教研科研,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严谨治学、孜孜以求,用汗水和心血助力学校科研工作提质增效,用智慧和奉献书写美丽人生。为激励全校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牢记使命担当,勇攀科研高峰,学校特辟专栏,讲述身边优秀科技工作者们动人事迹和创新故事。
刘家保,数理学院教授,2015年12月入职安徽建筑大学以来,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长期致力于图论及其应用、图谱理论及复杂网络、网络优化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对于如何做好科研教研工作,刘家保教授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心怀高远,把科研事业作为一以贯之的追求
刘家保教授自加入安徽建筑大学以来,聚焦图论及其应用、图谱理论及复杂网络、网络优化与控制等领域,不断充实安徽建筑大学数理学院图谱理论、复杂网络、控制优化理论的研究内容,促进了这三个分支方向的交叉研究。同时,致力于构建优秀科研团队,着力提升团队凝聚力,链接校内外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注重于科研创新研究。他十分注重每周三下午开设的科研讨论班,每次必到。在讨论班上,和研究生们一起讨论图的电阻距离和复杂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学习图谱理论及电网络理论,细化考虑的问题,同时密切关注复杂网络的社团划分和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的最新研究动态。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明确、管理制度健全、科研条件良好、团队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不仅如此,刘家保还主持了国家项目、省杰青、中国博士后等省部级项目共8项;发表了中科院1区8篇、2区15篇,并且10篇ESI高被引、2篇热引论文;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省级教坛新秀奖、国际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一等奖、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等众多奖项;先后担任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Combinatorial Chemistry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和Frontiers in Physics等8个SCI学术期刊的客座主编和编委。刘家保常说:“搞好科研不是为了去追逐评比,而是要把科研事业作为一以贯之的追求。”
二、以身作则,把团队建设作为攻坚克难的利剑
刘家保科研团队以问题为导向,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形成具有共同兴趣和很强向心力的科研团队。数学学科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目标。因此,他积极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与创业项目、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竞赛项目,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刘家保坚持给本科生授课(线性代数、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认真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精心指导研究生多人次。
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研究的路程尽管艰难险阻,但刘家保科研团队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和内外实际条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明确研究方向,做好研究规划,虽然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经常碰壁,但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和思想碰撞,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通过所有人一点一滴的努力,最终使得研究的结构和内容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
三、脚踏实地,把科研育人作为人生的初心使命
刘家保把育人作为科研工作的落脚点,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引领学生、以道德情操示范学生、以扎实学识教导学生、以仁爱之心温暖学生,他说这是作为一名高校老师的初心,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
针对本科生专业基础较薄、知识积累较少的特点,刘家保坚持“回归学生,以生为本”,结合灵活多变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将那些高度抽象的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掌握一门课程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为日后的科研和专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研究生培养,他坚持“以科研创新为目标,专业指导和交流鼓励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他鼓励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去探索自己理解问题的途径,不要去复制老师的经验,这给学生们的创新发散思维带来深刻的影响。他每周开设讨论班研读论文,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对待,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获。寒暑假期间也是如此,从不间断。讨论班上,对近期在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同学对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结论、支撑数据等等做详细地阐述,梳理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收获、碰到的困难及解决思路等等,这些都对其他学生后续明晰科研思路、学习科研论文写作规范有很大的帮助。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