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打造国家医学中心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21-08-19 11:37:07   263 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度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新增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三个面向”到“四个面向”的跨越标志着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理念开始构筑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不断推进各项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新时代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盛的基本保障,关系千家万户、关系万千民众,一个伟大的学校要重视医学教育的发展,不重视医学教育的校长不是好校长”,这是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学校医学教育创建105周年暨抗战迁陕80周年誓师大会上说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12年,学校印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方案》,组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构建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7年和2021年,学校相继出台《西安交通大学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和《西安交通大学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步伐,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的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设立转化医学研究院等6个研究院、29个研究所,建成了实验动物平台、生物医学实验平台两个校级平台和拥有1500张床位的、具有国际一流设施的创新港附属医院,为医学学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需求,打造西部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提供了新的高地和平台。同时,“六三五二”工程的实施和推进,为加快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机制,为医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护佑人民生命健康始终是交大医学人的使命和担当,也是全体交大人的共识。在过去的几年里,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医学教育发展主题主动对接国家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多次专程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发改委、司法部等寻求支持,并主动提请教育部与国家卫健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统筹规划医学教育和创新发展,着力推动医学教育发展。2020年12月,校党委书记卢建军到医学部调研时表示,护佑人民健康是交大医学人的使命和担当,学校将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整合资源,推动医学教育快速发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肩负时代使命的医学人才

2021年7月3日,在2021届医学部毕业典礼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颜虹叮嘱道:“我们的事业由你们传承,把我们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好。”沉甸甸的话语饱含着对学生们的期望和嘱托,也体现着交大医学对人才培养不忘初心的坚持和继往开来的传承。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人才辈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抗战迁陕84年以来培养了近10万名优秀毕业生在祖国各地建功立业,其中近70%的毕业生扎根西北,为守卫人民群众健康无私奉献,成为西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为国家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交大医学青年们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大任,标兵辈出。在国家及省级各项比赛中表现优异,屡获奖励。医学部将医德和人文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陕西省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仁心”宣讲团等学生组织,切实加强和改进医学人文教育,以医学之力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引领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西安交通大学在医学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不懈探索,硕果累累。率先开展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及PBL教学模式改革,组织全国专家编写首套器官系统整合教材,涉及培养方案、课程模式教学组织等的综合改革,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率先进行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DrPH教育试点,探索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DrPH专业学位的设立;率先实施Md+PhD模式,采用“8+X”的培养模式,开展为期2年的联合培养,实行中外三导师负责制,培养未来医师科学家。这一系列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到体制机制改革,是西安交通大学建立高质量、高水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培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要的医疗人才的重要体现。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应国家之所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西安交通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把医学教育摆在优先发展重要地位,着力培养党和人民可信赖的卓越医师。“十四五”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将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质量内涵建设。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夯实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支撑引领医学新发展格局

2021年1月5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交大医学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构建医学与理、工、经、管等学科交叉融合机制,与多学科共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多领域、多方面联合重大科研攻关,致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营造支撑引领医学发展新格局。

创建国际领先科研平台,合作共建高水平研究基地,助力科学研究迈向新台阶。率先在创新港成立全球健康研究院,帮助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针对目前全球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开展跨地区、多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研究,为全球健康问题的解决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与国家司法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生物安全证据基地(NBEF),推进国家生物安全技术能力建设,加快国家生物安全技术硬核能力生成。

创建国际期刊,以国际化视野提升国内高水平学术刊物影响力。主办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JPA,药物分析学报)杂志,实现稿源国际化、同行评议国际化、编委国际化,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JPA杂志在最新发布的2020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数据中,影响因子为4.769,在Pharmacology & Pharmacy学科类别中排名72/275。目前已被SCIE、PubMed Central、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入选2020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100强。

推动医疗技术创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应用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技术,降低医患直接接触感染风险;发明具有生物识别特性的智能医药分析装备,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临床使用安全性;实施首例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技术,成功解决融合内固定术后活动不便的问题;在胚胎发育动态成像技术、大器官移植技术、危重疑难疾病诊疗技术、CAR-T治疗实体肿瘤技术等关键“卡脖子”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创新进展。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始终坚持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入地方病区,精神激励后人。西安交通大学殷培璞教授自1969年起,带领陕西省骨科专家深入全国各地,挖掘、抢救我国骨伤科医药学遗产,首创了大骨节病临床检查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成效显著。1990年,退休以后的殷培璞仍坚持在门诊和教学工作一线,把生命中的最后一点时光也留给了患者和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们将饱含对殷培璞教授的怀念和崇敬之情,积极响应“四个面向”,重点关注人民生命健康,将殷培璞教授的医者仁心传承于社会服务。

援外援藏援疆,驰援武汉,彰显社会责任。西安交通大学始终秉持“大医大义、为生命之光”的精神,勇担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医疗扶贫、援疆援藏援非、抗震救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组建医疗队,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附属医院多次组建医疗队,完成了国内的“援疆、援藏”,国外“援非”等医疗任务。面对新冠疫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时间投入“抗疫”战斗,附属医院援鄂抗疫,先后共计派出医护人员302人支援武汉。

集中医疗资源,涌现时代力量。2012年以来,以三所附属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为支撑,帮扶对口的云南省施甸县和陕西省平利县、横山区卫生事业发展,创建了精准扶贫对接分级诊疗的健康扶贫长效机制,使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让贫困地区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脱贫攻坚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成立西安交大医疗联盟,辐射和带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基层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到基层社区开展义诊、科普宣传、人文关怀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纵观党和国家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践行者;纵观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史,生命科学与大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有望引领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进一步构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十四五”时期力争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若干领域实现突破,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