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应兰州大学邀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超导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为兰州大学师生作了题为《超导应用简介与在责任中成长》的学术报告。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出席了报告会、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报告会。会议由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院长周又和教授主持。
赵忠贤院士作为开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先驱之一和领军科学家,他最早在我国提出要探索高温超导体,为我国超导发展在落后50年的情况下,实现了从起步、追赶,到跻身世界前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两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的报告首先从超导基础研究的百余年发展历程开始讲起,包括超导现象的发现、超导体区别于常规导体的典型优异特征、超导磁通排斥的迈斯纳效应、超导微观理论、超导隧道效应与高温超导新材料等,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示例介绍了超导研究历程中的重大演变及其科学家的贡献,包括他领导的团队在提高铁基高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及其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随后,赵院士结合超导高新技术在医疗卫生、新能源和工业等领域的典型示例,介绍了超导的广阔应用前景与市场的迫切需求。如在强电应用方面,超导磁体是很多大科学与工程装置的核心部件,包括高能加速器、ITER新能源聚变堆、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和重离子治疗癌症装置等;还有我国已研制出的首个进入工业应用的铝锭加热超导装置,可减少这一高能耗工业加工的30%能耗,进而可为我国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作出显著贡献;在弱电应用方面,以超导特性正在开发的有超导数字计算机、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干涉器件等前沿应用研究。上述示例囊括了当前国家对科学研究要求的所有“四个面向”。
此外,赵院士还谈到了当前超导研究在高场超导磁体等应用方面仍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包括超导力学的研究。他勉励在场师生,要解放思想,打破固化思维,敢于围绕“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相信通过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最终能在该领域实现超越同行、领跑行业发展。赵忠贤院士还对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以周又和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在超导力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工作,是国际上很重要的一家,并期待能建立起“超导力学的中国学派”。赵院士最后指出:兰州大学经过百十年的办学历程,为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培养了卓越的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祝愿兰州大学站在新的百年发展起点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在自由交流阶段,在场师生围绕低温超导磁体的应用前景、高温超导的机理、超导理论对数学的需求、超导研究的“卡脖子”问题、“魔角”石墨烯与超导的发展前景、超导新材料研究等展开热烈的交流,赵院士对此一一作答。赵院士的报告与交流回答使在场的师生深受鼓舞、受益匪浅。
严纯华对赵忠贤院士关心支持兰州大学发展、为师生带来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赵忠贤院士作为杰出科学家,为国家科技战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赵先生执教几十年,注重提携后辈,营造宽松和谐的研究环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今天,赵院士的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趣味性强,体现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国际视野、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跨界”融合,希望赵忠贤院士能够常来兰大,为师生带来更多的教益和指导。
报告会前,赵忠贤院士一行参观考察了超导力学研究院的超导力学实验室,对兰大自主研制的国际首台电-磁-热-力全背景场超导力学实验科学装置的性能特征与研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