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建起“老人免费食堂”,50多位随子女在外居住的老人,陆续回乡居家养老。“一天三餐全免费,闲时有伴儿拉家常,这样的日子真舒坦。”86岁的姜兆深乐呵呵地说。
这是贵港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大力倡导崇尚文明、追求文明、捍卫文明自觉行动,让文明成为城乡最美‘底色’。”贵港市委书记何录春说,近年来,贵港市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群众文明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双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贴心宣讲入心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我们齐心合力,把周围环境保护好,发展旅游业,我们的‘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桂平市大藤峡讲堂内,阵阵掌声响起。南木镇镇长周银正向群众宣讲相关政策,搬迁群众听得入脑入心。
“好的政策就像指南针,为我们指明发展方向,生活有盼头,日子有奔头。”弩滩村村民温信雄从塘铺屯搬出来后,一时没了方向。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通过发展库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年收入达15万元,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
贴合百姓的好讲堂,传递发展好声音。今年以来,贵港市利用125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活动,激活党员思想觉悟,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覃塘区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莫芙蓉介绍,覃塘区创新设立乡村振兴学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覃塘街道姚山村林村屯楼房密实,要提升乡村风貌,需拆除挡在路边的照壁。起初,部分群众思想守旧,持反对态度。村民黄天平参加乡村规划师培训班学习后,用科学知识向大伙讲情说理,70多户的照壁得以顺利拆除。
随着一道道照壁被拆除,村民又将废弃的危房、杂物房推倒,拓宽路面,对各家楼房进行立面装修,建起一个个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坚持用小故事展现大时代,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人物表现大情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贵港市文明办主任覃永明说,全市1255支文明实践队伍,已开展主题宣讲5000多场次。
无声关爱有温情
每月20日,20多名“荷城义工”准时来到港北区贵城街道生活区,给23位空巢老人送上日用品,帮他们打扫卫生、维修电器,还一起做饭聊天。“关爱空巢老人行动已经持续了5年多。”义工奇拉说。
关爱,让城乡变得更有温度,成为城乡的幸福底色。平南县平南街道月亮湾社区居民陈光新早年中风,生活不便。60多岁的达康社工管带清,定期和几位社工到陈光新家,为他测量血压、理发、按摩。“他们悉心帮助我爱人好多年了,像自家人一样亲。”陈光新的妻子说。
月亮湾社区有2.8万居住人口,空巢老人86位。2019年,社区开展“时间银行”活动——低龄健康老人自愿为高龄老人服务,储存时间,待今后自己需要照顾时,可优先享受养老志愿服务,形成“低龄扶高龄、一代帮一代”的养老志愿服务模式。
现年73岁的覃桂芳,女儿在外工作无暇照顾她。社工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嘘寒问暖,还约老人出来跳舞、打拳,老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时间银行’太好了,现在社工照顾我,今后他们老了,我的女儿又来照顾他们,代代相传。”覃桂芳满是欣慰。
自觉自愿的孝老爱亲行动,在贵港各地蔚然成风。2018年以来,贵港日报社开展“摄影进万家·温暖全家福”摄影公益活动,至今为2000多个家庭免费拍摄“全家福”,成为文化进万家活动中的一道风景。
“美德银行”传美德
“没想到七老八十了,还能为屯里做点事。”在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80多岁的蒙叶珍老人平时自觉清扫屯里道路,给公共绿化带除草,获得“美德银行”120多个积分。近日,老人将积分换成一袋袋面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要让美德在村民间形成‘攀比’,互相传递。”冲口屯党支部书记李平介绍,2020年,冲口屯成立“美德银行”——“存户”是村民,存储平时的善行美德,所储存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
村民姜汉昌经常义务清扫屯内道路,每扫一次积10分,帮助老人洗脚积10分……几个月时间,姜汉昌成了令人羡慕的积分大户。村民之间你追我赶,“存户”越来越多。
积分就是积美德。积分多了,屯里的村容村貌、文明素质得到大幅提升。“良好家风村风,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龙井村党支部书记陈喜志告诉记者,为了塑造乡村之“魂”,该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完善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和移风易俗劝导队“一约四会一队”群众组织,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