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9日22时35分,中国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共党员,钱绍武先生因病在苏州离世,享年93岁。钱绍武先生一生致力于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推动了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得到艺术界同仁广泛尊重,为莘莘学子衷心爱戴。
为回顾和纪念钱绍武先生对新中国雕塑艺术和雕塑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6月24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召开钱绍武先生追思座谈会,钱绍武先生生前的同事好友,言传身教过的学生,家属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代表,以及社会媒体近百人围坐在5号楼电教学术报告厅,以朴素而隆重的方式,共同深切缅怀这位为新中国雕塑艺术事业、艺术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杰出艺术家。
出席钱绍武先生追思座谈会的嘉宾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学院老教授杨先让、邵大箴、赵瑞英、张得蒂、赵友萍、孙景波、曹春生、孙家钵、田世信、郭宝寨、张大生,北京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书记李鹤,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专业主任李惠东,钱绍武先生之子钱瑞泽,中央美院雕塑专家与学者殷双喜、隋建国、秦璞、王少军,雕塑系全体教师,以及亲友学生代表等。追思座谈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主持。
追思会现场布置庄严肃穆,报告厅内点缀着绿植的条桌上摆放着钱绍武先生生前照片,照片中老人满面笑容,不时激起在场师生们对这位艺术大家的深深记忆。会场周边专门设置了展线,展出了《杜甫坐像》《伍子胥像》《徐悲鸿像》《阿炳坐像》《闻一多头像》等8件钱绍武先生的代表性雕塑。报告厅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钱绍武先生艺术生涯和生活场景的珍贵影像,从留学苏联到美院教学,从艺术创作到学术交流,从雕塑到素描,从水墨到书法.......无不展现了先生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党委书记高洪主持钱绍武先生追思座谈会
党委书记高洪表示,学校专门举办钱绍武先生追思会,大家聚在一起思念与回忆,来表达对钱先生的缅怀和尊敬之情。同时,通过雕塑艺术和雕塑教育事业的学术研讨,来体现对钱先生不懈探索和奋斗的雕塑事业、雕塑教育事业的情怀。
院长范迪安代表学校简要回顾了钱绍武先生为中国雕塑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历程
院长范迪安代表学校简要回顾了钱绍武先生为中国雕塑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历程。他表示,钱绍武先生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代艺术名家和美术教育名师,他的艺术创作和教学之路几乎与共和国同龄,他以自己毕生的探索创造回报祖国之育、时代之遇,以大量的精品力作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新中国雕塑艺术和雕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钱绍武先生是具有坚定文化理想、用雕塑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大家。在他大量的肖像雕塑作品中,以神写形、以形立魂,构筑起一座座生命的丰碑,展现出从传统到现代中华民族秉持的、追求的、被时代所称颂的精神风范。钱绍武先生是具有全面学养,在雕塑上树立中华美学风范的艺术哲匠。从中央美院的学术传统到俄罗斯美术的创作经验,钱先生得到中西两种美术文化的蒙养,加上他学画之初经历的中国绘画传习和始终坚持的书法运笔,他的艺术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根脉。钱绍武先生是具有豁达情怀,在教育教学上热忱育人的艺术名师。钱先生是个终身“央美人”,他的健谈实际是他诗书满腹的体现,更是他诲人不倦、启迪后学的一腔热忱。他以无声之作和有声之言教育培养学生,两方面都充满导师的魅力。他为央美雕塑系的发展壮大付出了巨大心力,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体现出一位艺术教育家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崇高品德。
范迪安指出,我们缅怀钱绍武先生,要学习他执守艺术为时代造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信念;学习他诲人不倦、倾情奉献、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的精神境界;学习他艺理双修、学贯中西、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大家风范,把中央美院雕塑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做的更好,为中国雕塑在新时代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雕塑系教师代表、原雕塑系主任隋建国在发言中分析阐述了钱绍武先生的雕塑艺术探索
雕塑系教师代表、原雕塑系主任隋建国在发言中分析阐述了钱绍武先生的雕塑艺术探索。他谈到,“钱先生有古文、古诗词的童子功,也有留学苏联喝洋墨水的经历,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后,试图从法国和苏联系统中摆脱出来,接续中国文化里源远流长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隋建国借用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中关于表达与传播的两个词汇“辞情”与“声情”,列举钱绍武先生的雕塑创作比较分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钱先生试着挖掘雕塑里的中国写意风韵,并在2000年左右形成了他‘情本体’的审美系统。”隋建国谈到,“钱先生常笑谈自己是书法第一、素描第二、雕塑第三。其实这三部分都融进了他的雕塑作品里。”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发言
“钱绍武同志是我的师兄,我是1949年入学,那时候他三年级”,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在发言伊始就把大家带回到新中国成立时那个火热的时代。他讲到,钱绍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六年学成归国后参与了从主题创作到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雕塑工作,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肖像,手法多样、形式丰富。此外,他还对素描研究得非常深入,素描、人体画的很好,他的去世是雕塑界的重大损失。
中央美术学院老先生邵大箴发言
“我跟钱绍武先生在苏联的时候住在一条廊道里,他在那学了六年,我在那学了五年。”邵大箴先生生动回忆了他的这位学长在苏联留学期间学习生活中的故事,“钱绍武很感恩徐悲鸿,自认为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很偶然,没有经过美术学院的系统训练,所以在苏联时期,他非常用功,素描、速写成绩很突出。”正是由于这种勤奋用功,1979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就出版了钱绍武的《素描与随想》,轰动了当时的美术界。邵大箴感言,“他很注重对艺术原理和艺术规律的研究,在书法领域也很有建树,谦虚好学,正派率真,即便是面对权威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他是一个真人!”
中央美术学院老先生杨先让发言
“侯一民比我小一岁,钱绍武比我大两岁,侯一民是美术学院地下党的书记,解放前他介绍钱绍武入的党,而钱绍武又是我入团、入党的介绍人,所以我们三个在一起是无话不谈。”杨先让先生在现场深情追忆了他们同学三人难忘的美院往事。谈及钱绍武的艺术,杨先让认为其雕塑很“大气”,而钱绍武的书法、素描、雕塑,都和他的修养息息相关。“我认识叶嘉莹就是在钱绍武的家里,谈起中国诗词,他们两个对答如流,这在美术界太难得了。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美术工作者中的佼佼者。”
中央美术学院老先生赵友萍发言
“钱绍武的作品、为人,展现出的是一种中国精神”,赵友萍先生在追思座谈会上着重谈了她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她认为“中国精神”最核心的内核就是家国统一性。“我们之所以为我们,是因为我们有着自己宝贵、深厚的传统文化。”她强调,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钱绍武一心一意沉浸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里,真真切切体会中华文化之美,将“尽精微、致广大”的关系把握得特别好,所以他的作品特别动人。“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这样才能更有底气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赵友萍先生激动地说道。
中央美术学院老先生孙景波发言
“钱绍武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通古今之变,而有自己独到艺术风格的艺术家。”孙景波先生对这位艺术道路上的前辈深感敬佩。讨论钱绍武在雕塑艺术上的成就,孙景波认为,“钱先生从来不把自己的个人作品风格化,在面对不同题材和对象时,都会选取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就像他做的《江丰》《李大钊》。”这一点在雕塑教学中也有体现,孙景波注意到,“雕塑系出来的学生风格也是多样的,有的很现代,有的也很传统。”作为同住帅府园的邻居,孙景波感言,“他的人格魅力是可亲、可爱、可敬又有趣,相信他不会被我们大家忘记。”
钱绍武先生追思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下半场由隋建国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雕塑领域的专家学者曹春生、孙家钵、包泡、殷双喜、朱青生、陈云岗、王少军、李鹤、李惠东、张大生、展望等进行了现场发言。与会专家一同深情回忆了与钱绍武先生教学共事、求学受教的学习与工作经历,畅谈钱先生与雕塑形体学及背后本体论的学术探讨,共忆钱先生的艺术生涯与艺术成就。
雕塑系主任张伟向与会来宾介绍了筹办追思会的情况
钱绍武先生之子钱瑞泽代表家属发表致谢词
雕塑系主任张伟向与会来宾介绍了筹办追思会的情况。会上大家通过大屏幕观看了6月15日在苏州举行追悼会的情形。
座谈会最后,钱绍武先生之子钱瑞泽代表家属,向到场的亲朋好友和钱老的学生表达感谢,并和大家讲述了父亲生前最后的时光。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