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追梦安农人⑯】耕耘在绿色田野的“孺子牛”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2021-08-12 09:16:01   554 阅读

耕耘在绿色田野的“孺子牛”

——记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李桂亭

6月24日上午,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李桂亭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学校揭牌,这是对李桂亭38年来勤勉工作的又一肯定和褒奖。

李桂亭是我校植物保护学院教授,自1983年留校任教以来,他站好“三尺讲台”,情系“三农大地”,用理想和信念追逐梦想,用真诚和奉献托起希望,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对于李桂亭来说,每一次走上讲台,都是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每一次走入田间,都是为绿色的田野积蓄丰收的能量。

“一抢而空”的“金课”

“大学时上过李老师的《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等课程,他的课件图文并茂,都是干货,一堂课下来黑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知识点。讲课方式通俗易懂,深深吸引着我们。”2016届植物保护专业学生陈楠提起李桂亭的课程,至今记忆犹新。

从教以来,李桂亭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先后承担了《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检疫学》等11门本科生课程和《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作物抗虫性原理》等3门研究生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

要想学生学得好,老师必须钻得深。李桂亭坚持“以生为本,立德为先”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能把昆虫学最前沿的科研动态、自己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有机融合进讲授的内容里,让知识始终鲜活。他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及微课教学,把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在不经意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李老师擅长把书上的知识点进行提炼,让我们通过短短的几句话就能快速记住昆虫纲的特征。几年过去了,我现在依然记得李老师总结的昆虫纲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将这些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研究生期间的科学研究中。”2019届植物保护专业许业玉说。

作为一名资深教授,尽管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李桂亭还是坚持备好每一节课,至少提前15分钟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和学生讨论课堂内容,以至于他的课学生根本没有迟到的。

正因如此,李桂亭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每学期的选课,都会在瞬间被“一抢而空”。在25次学生评教中,获评优秀等次21次、良好等次4次。

爱生如子的“老李”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李桂亭看来,这是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一个始终对国家饱含深情、专业知识过硬的大学生,才是民族复兴的希望。”

“用情、用心、用力”,是他育人最真实的写照。每学期之初,他都会认真记下学生的学期计划,持续记录学生成长点滴,或给予鼓励,或分析不足、解疑释惑。即使很多年过去,他依然记得他教过的每一位学生的名字,甚至能清楚说出学生家乡所在地。

每年暑期,李桂亭都会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生产实习,让学生在亲身历练中培育崇尚劳动的美德与品质,激发学生学农爱农、事农兴农的情怀。他所带的实践团队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先进集体荣誉。



“李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实践锻炼,为了指导我们认识天敌防控工作,他经常穿着皮鞋就走进草莓大棚,沟壑间的泥很滑,很难行走,几次差点摔倒,裤子上也沾到了泥巴,他顾不得这些带着大家一起蹲在地里挨个指导,他说干我们这行的就要深入田间地头。”2017级植物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陈凌子对李桂亭充满了敬意。

对学生而言,他是传道的大师,授业的导师,解惑的恩师。

“老李”是李老师的学生对他的亲切称呼,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教授唐庆峰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也不由得说到:“我们的班主任老李同志,和大家完全没有代沟,他下寝室次数很多,和我们谈专业、聊运动、想未来,班里将近60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他都清清楚楚。毕业后班里同学从合肥过的话也都喜欢来找他聊两句。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李老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将作物丰收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只待萌发。

李桂亭先后担任12届学生的班主任,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所带学生中2人获“国家级三好学生”、多人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和“省级双优毕业生”,班集体多次获省级“优秀班级”和“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在前列。他指导毕业的65名研究生中有5人获得“优秀硕士论文”。

朴实的“党员农民”

李桂亭常常说自己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党员,一个是农民。

“我的家在农村,我的父亲是一名八路军,他常对我说,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李桂亭选择了脚踏实地,选择了与土地为生,几十年如一日在服务“三农”中践行一名党员的诺言。

萧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向阳记得,2015年棉铃虫暴发,正在手足无措的时候,李桂亭带领团队赶了过去,在他的指导下,棉铃虫很快得到有效防控,全县20多万亩棉花“起死回生”。

李桂亭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等20余项科研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等11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担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和安徽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正是这种深厚科研积淀的让他成为农民口中的“守护神”。



李桂亭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李老师每年都要来四五次,为我们农技干部、新型职业农民、产业扶贫等培训授课,他能用农民的语言讲课,浅显易懂,效果特别好!”池州市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道贵说,每次来他都要到生产一线看看农作物长势,与农民聊聊天,手把手教农民掌握‘叶枕平’关键防治时间节点和稻飞虱针对性防治,在他的指导下,很多种植户觉得“种地也变得简单了”。

回首与李桂亭结识的6年,宿州市群富甜叶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爱武感慨很多,“多亏了李教授!我从部队转业后,1998年开始创业种植甜叶菊,2015年合作社种植规模扩大时,遭遇青虫、飞天蛾等虫害爆发,当时求助到李教授,他很快就实地来查看虫害情况,并提出防治方案,挽回了经济损失”。

陈爱武觉得李桂亭没有教授的架子,就像农民的朋友,很务实很低调,“他说的话老百姓愿意听,也都喜欢和他交流,大家都说他是脚踏实地干农业的人”。

在李桂亭的帮助下,陈爱武的合作社规模越做越大,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产品远销17个国家,辐射带动了周边12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陈爱武笑着说,“我和李教授长期保持电话联系,我们是朋友更是‘战友’,马上8月份还和他有个约定,请他再来实地培训、指导”。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李桂亭多次参加省“百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服务精准脱贫专家下基层”等活动,赴70多个县区,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他的足迹遍布江淮大地,下去的多了,他对安徽各地的风土人情、作物种植结构、交通等了然于胸,被誉为“安徽的活地图”。

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预警草地贪夜蛾虫害灾情,2019年害虫入侵我国,李桂亭受聘担任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专家组组长,他主持制定我省的防控技术方案,编制防控讲解图,赴全省各地培训2000多名技术干部和种植大户,并在省广播电视台《金色田园》、《农网》等媒体进行咨询指导40余次。通过有效技术防控,我省2019-2020虫害损失均控制在3%以下,减少该虫向华北夏玉米主产区迁飞的数量,为我省乃至全国保障玉米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口中的老李,农民的朋友,庄稼的守护神……李桂亭用信仰写出了大写的人生。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