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团赴四川马边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8-06 11:36:12   326 阅读

7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13名硕士研究生赴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小谷溪村,开展了为期9天的实践调研活动,为支援乡村教育事业、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贡献力量。

深入基层,感悟脱贫伟力

“现在的路好了,开车也就半个小时,比之前好几十倍。”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曾是四川马边脱贫攻坚“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难中之难”的小谷溪村顺利“摘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小谷溪村建成了占地面积6亩的茶叶加工厂、5000平方米的羊养殖示范场、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的农商文旅综合体,全县重要挂图作战项目“民主绿色工业园区”也即将动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乡村产业化发展态势。

实践团一行先后参观调研了茶叶加工厂、湖羊养殖场、新风白果集中点、村党群服务中心,学习了解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双赢运营模式、特色种养殖业发展思路和乡村治理有益经验,深刻理解了小凉山彝区从贫困落后向全面小康的第二个“一步越千年”。



实践团参观小谷溪村茶叶加工厂(受访者供图)

光影记录,讲述青年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为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实践团聚焦青年,采用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入户走访等形式,与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妇女商业突击队成员、村小教师等深入交流,并通过影像记录小谷溪村的青年群像,将小凉山深处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动人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无论是兢兢业业的基层干部,还是勤劳上进的当地村民,都彰显了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高尚精神。”访谈中,实践团成员对“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充分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大家纷纷表示,正是在小谷溪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村民尤其是年轻人才有了方向和动力,用实干和奋斗给村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小谷溪村鸟瞰图(受访者供图)

播种希望,传递北大声音

扶贫必扶智。针对村里孩子的教育背景和现实情况,实践团围绕“讲好普通话”“外面的世界”“相约在未来”3大主题,精心设计了8个类别的兴趣课程,累计为102名彝族学生上课60小时。

为帮助彝族小朋友学好普通话,为以后的求学、工作打好语言基础,在“讲好普通话”系列课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美文朗诵课》《趣味配音课》帮助同学们提升使用普通话进行公众表达的能力和自信,并以《趣味美术课》《音乐舞蹈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北大的一天》《亚洲文化》《世界文化》等课程,则让大家在教室里开启“环球之旅”,给从未见过火车、飞机的孩子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看到美丽的博雅塔和未名湖、世界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好几位小阿依(彝族小朋友)在课后告诉老师:“我要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去看更大的世界。”

在“回望来时路”环节,实践团成员结合“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美丽如油菜花一样灿烂,幸福像小谷溪一样欢快”等外墙标语,向孩子们讲述了村里建茶叶加工厂、引进马边史上首批湖羊、修“十八好汉路”等真实故事,鼓励大家主动了解战贫脱贫的非凡历史,长大后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多做贡献。

7月11日中午,联欢会在小谷溪操场举办。舞蹈《珙桐花》生动表现了马边大龄低年级同学对上学读书的强烈渴望,歌舞《最好的未来》则表达了实践团成员对“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最好未来”的美好祝福。随着《少年》的音乐进入尾声,孩子们将装载着理想的彩色纸飞机扔向天空,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最后,小谷溪学校全体师生和实践团成员手拉手共跳彝族传统的“达体舞”,欢声笑语在绿水青山之间久久回荡。

实践调研虽已结束,但13名北大人早已与小谷溪人建立了深厚友谊。这段经历让实践团一行既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乡村,又深刻理解了教育扶贫对于孩子们的重大意义,更见证了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焕发出的磅礴力量。实践团成员一致认为,要汲取基层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团合照(受访者供图)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