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启动活动暨民四庭研究基地调研座谈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涵英楼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第六巡回法庭副庭长、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负责人高晓力,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锋及各基地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和座谈会。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君受邀参加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启动仪式 (图片来源:国际法学院)
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的建成,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启动仪式结束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分别为15家研究基地颁牌,其中,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被授予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东盟国家法律研究基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颁牌 (图片来源:国际法学院)
会上,陶凯元副院长对各基地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并高度肯定了东盟国家法律研究基地的工作成效。例如,基地完成了《东南亚及南亚诸国不可抗力与合同落空制度及司法实践研究报告》,并在国际商事法庭网站域外法查明平台发布,报送的多篇智库成果获《人民日报内参》《中央统战部零讯》《中国法学会要报》采纳,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法律查明服务中心数据库与服务平台,为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和我国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讲话 (图片来源:国际法学院)
随后,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创新发展高端圆桌会议。张晓君院长在会上作了关于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构建中的瓶颈问题的主题发言,获与会代表好评。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创新发展高端圆桌 (图片来源:国际法学院)
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在高端圆桌会议发言 (图片来源:国际法学院)
据悉,2014年西南政法大学与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东盟国家法律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成为民四庭研究基地,作为学校具体对接实施单位,开展涉东盟法律依据和法律查明服务工作。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平台在国际商事法庭网站上线启动,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深度参与平台建设,作为平台六家查明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上线提供查明咨询服务。该平台的上线启动,将有效破解制约涉外审判实践中域外法查明难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