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1思政实践课 | 探秘中国核聚变发展历程——物理学院师生赴四川省成都市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7-23 16:39:51   585 阅读

2021年7月1日至3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师生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以“探秘中国核聚变发展历程”为主题的思政实践课程。本次思政实践课程由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池阶研究员担任任课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郭文杰与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齐治担任课程助教。

本次思政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参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市烈士纪念馆、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并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师生座谈。这一系列内容旨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思考物理专业学习的意义,树立科研报国、学术强国的理想信念。



思政实践团合影

参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探秘中国环流器二号装置

7月2日上午,师生共同走进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聆听核聚变科普讲座、实地参观中国环流器二号“HL-2A”“HL-2M”等托卡马克装置、参加由物理学院1962届校友姚良骅研究员主讲的座谈会,深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奉献国家的初心使命。



座谈会现场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于1958年建院,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研究院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中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中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2020年,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入选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在参观“HL-2A”“HL-2M”实验装置时,负责带队讲解的北京大学2018届校友陈逸航研究员回顾了研究攻关时遇到的问题、解决过程和从中获得的启发,让同学们切实理解了国之重器——中国环流器研究路上的艰辛与曲折,学习了中核人60多年来一脉相承的“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



参观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

参观成都市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

7月2日下午,师生一行前往成都市烈士陵园。全体师生学习革命烈士事迹,并参与由成都市烈士陵园志愿者主持的献花仪式。献花仪式上,郭文杰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前,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共产党入党誓言,让学生深刻理解“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意义,勉励同学们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师生为革命烈士献花



在成都市烈士陵园前合影

参观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学习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历程

7月3日上午,师生一行前往四川省乐山市,来到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参观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坐落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内,原为核工业585所基地。1984年,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一个大型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HL-1)实验装置曾在这里建成并投入运行。2011年10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依托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旧址,开始建设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并于2012年9月建成开放。2019年10月7日,“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馆长王相星带领师生们参观了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详细地介绍了我国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同时讲述了中国核工业人艰苦奋斗的历程。在成都理工大学食堂进行的午餐会上,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师生们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们,并进行深入交流。

本次参观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沧桑巨变。我国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光荣历史使命,印证了中国核工业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勇于奉献、勇于创新,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工业发展道路。



参观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参观乐山大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感受四川风土人情

在实践考察之余,师生还参观了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作为“大熊猫迁地保护生态示范工程”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参观乐山景区

此次赴四川省成都市开展“探秘中国核聚变发展历程”主题思政实践课程中,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和感悟,增长了见识、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本次思政实践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检验了真理、铭记了历史、收获了思考,激励学生以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身份和姿态,勇立时代潮头,树立时代精神,担起复兴大任。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