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西部大开发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面积约68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总人口3.8亿,占全国27%,与周边13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1.8万多公里,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一、党领导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始终将西部地区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综合考虑生产布局、战略资源开发和国防战备的需要,“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党中央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了一大批能源和工业、交通项目,建设了攀枝花、酒泉等钢铁基地,形成了以西安、兰州、成都等城市为依托的工业基地,为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强调推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西部地区按照“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世纪之交,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历史上西部地区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考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可能,着眼于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大局,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党员负责人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写入该决定中。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的通知》(中发〔2000〕2号),阐明了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正式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不久,根据中央决定,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西部大开发作出部署安排。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国家不断加大投入,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推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也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多次赴西部省份考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要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提出了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点任务和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对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西部大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效显著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1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1999—202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居四大板块之首,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实现了大跨越,部分省份经济增速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万亿元增加到21.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占比提高了约3.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从500多美元增长到8088美元,与东部人均生产总值之比从41%提高到60%,相对差距明显缩小。
(二)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西部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有12个在西部,中央重点支持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全部位于西部。西部各省(区、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因地制宜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2012年以来,西部地区5086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56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圆满交出脱贫攻坚“西部答卷”。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部地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1.37亿亩,森林覆盖率超过19.3%。青海三江源“中华水塔”有效保护,三江源草地整体退化趋势得到遏制,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水质为优。
(四)基础设施大为改观。青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或加快推进,“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运输通道初步构建,基础设施通达度、畅通性和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已接近6万公里,占全国比重40%左右;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规模超过东、中部地区总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全面完成;建成民用机场124个,占全国的51.5%;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能源工程相继竣工,西部地区电力外送能力超过2.6亿千瓦。
(五)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西部地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认真落实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大数据、健康养生、旅游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能源资源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2亿千瓦,约占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8.2%;水电装机容量约2.4亿千瓦,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65%;30万千瓦及以上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已基本实现超低排放。
(六)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构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西部地区把握新机遇积极参与、深度融入,正在从开放的“末梢”走向“前沿”。2020年进出口总额2.95万亿元,是1999年的26倍,年均增长15.5%。西部地区中欧班列开行7313列,占全国总数的59%。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老铁路、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等跨境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中外合作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持续发力。
(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万元,较1999年增长6.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万元,较1999年增长7.5倍。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底西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7%,较2015年提高8.7个百分点。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不断加大,“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中央财政分担比例由50%提高至80%。农村三级卫生机构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仍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区域内发展分化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推进西部大开发任重道远,还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党在领导西部开发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立足我国区域发展实际,深刻把握客观经济规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西部大开发的全过程、各领域,有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达到高度统一,形成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合力,确保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
(二)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西部地区面积广阔,各地区自然条件迥异、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推动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培育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等生态功能强的地区,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保障国家安全。
(三)坚持生态优先,推进西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西部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更关系到全国,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突出重要位置,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与多个国家接壤,具有良好的对外开放条件,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更为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把资源、区位等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激发社会创造力。要坚持放眼世界、内外联动,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五)坚持完善政策支持,提高西部地区发展保障能力。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进一步强化举措,完善支持政策,切实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协作方式,支持西部地区持续健康发展。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享发展成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西部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把西部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推动“十四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拓展国家持续健康发展新空间。
(一)聚焦特色优势领域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聚焦西部地区特色优势领域和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一批重要创新基础设施。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支持西部地区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支持成渝、西安打造西部区域创新“策源地”。
(二)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持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挥西部地区风、光、水电和矿产资源优势,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和转化效率,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增强国家能源和重要资源保障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提高西部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在便利创业、维护公平竞争、优化政务服务上下更大功夫,降低交易和运行、流通成本,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对接国家开放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高水平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西部省区市地缘优势,深度参与重点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和合作。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四)强化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综合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北方防沙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公园建设,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汾渭平原、成渝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滇池、洱海等重点湖库污染防治。
(五)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川藏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规划建设。推进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待贯通路段和瓶颈路段建设。进一步提升成都等机场国际枢纽功能和竞争力。加快滇中引水等重大引调水工程。稳步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金沙江上下游水电开发建设,加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输送通道建设,提升向东中部地区输送清洁电力的能力。
(六)优化城乡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动东中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重点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陕甘宁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川南渝西等跨省毗邻区域融合发展。
(七)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多渠道促进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特别是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保障能力。加大对西部开发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好对口支援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汇聚西部大开发的更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部署,在认真总结西部大开发21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崭新的姿态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不断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