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毛泽东诗词中的统一战线智慧和艺术

来源:《中国政协》2021年第12期  2021-07-21 15:06:31   741 阅读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956年4月,他在《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强调:“对我们来说,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视为三大法宝,统一战线这个概念在毛泽东著作当中使用非常频繁。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是政治家诗人,毛泽东诗词无疑也闪耀着他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光芒。解读毛泽东诗词,能够从中感悟出毛泽东统一战线基本方略的智慧与艺术。

唤起工农千百万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旧中国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毛泽东出身农民,一生关注农民问题。“谁赢得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是农民,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最稳固的阶级基础。他对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历代社会精英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去反抗武装的反革命,他得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他毅然发动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从此工农阶级有了为自己打天下的工农子弟兵。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引兵井冈,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他不断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让“耕者有其田”。毛泽东始终把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看作是真正的英雄,致力于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枯木朽株齐努力”。毛泽东坚信广大农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中国革命的历史潮流,将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团结抗日出师表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经过十年内战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同时派出代表到延安南部的黄陵县,祭奠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圣陵。颇有戏剧性的是,共产党代表林伯渠曾为国民党早期党员,而国民党派出的代表邵力子曾为共产党早期党员。毛泽东十分重视这次祭陵活动,专门起草了一篇精妙古雅的《四言诗·祭黄陵文》。痛陈“强邻灭德”“琉台不守”“人执笞绳,我为奴辱”“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民族危亡,表明共产党人“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北上抗日,表达“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坚强决心。“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祭文抒发了中国人民重振民族雄风的共同心声,堪称是中华民族誓死抗日的“出师表”。

1937年2月,《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到西安和延安采访,和毛泽东有过深入接触。3月29日,毛泽东致信范长江,请他设法发表这篇祭文。毛泽东比范长江大16岁,却在信中谦称自己为“弟”,足可见对范长江的尊敬。《大公报》是国内非官方的最大媒体,毛泽东希望借此宣传共产党的联合抗日的主张。然而,《大公报》地处国统区,未能刊发此文。4月6日,还是延安《新中华报》的消息《苏维埃代表林伯渠参加民族扫墓典礼》披露了这篇祭文。

纤笔一枝谁与似

1936年9月,因从事革命文学活动遭国民党囚禁了三年之久的丁玲,经过中共党组织的多方营救,终于逃离南京。她秘密经上海、北平、西安,11月抵达陕北保安,来到了她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一座大窑洞里设宴欢迎她,表达对知识分子追求光明、追求理想、愿为国家民族作贡献的极大赞许。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出席,席间有文艺表演,气氛十分热烈。一时间,一大批有志于民族解放事业的中华优秀儿女纷至沓来。

随后,丁玲被分配到陇东前线的总政治部工作。1936年12月,毛泽东以电报形式写了《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7年春,丁玲陪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毛泽东又当场将这首词写下来赠给丁玲。丁玲一直活跃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发起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领导西北战地服务团,倡导并坚持“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的正确方向。她主编的《战地丛书》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她的“纤笔一枝”,胜似“三千毛瑟精兵”。

挽诗追悼戴安澜

戴安澜,1904年生,安徽省无为县人,字衍功,号海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曾参加北伐战争。他是杰出的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在长城古北口抗战、台儿庄大战、武汉大会战、昆仑关争夺战等重大战役中,屡立战功。1942年3月,他率二〇〇师出师缅甸,孤军深入。在给日寇重创以后,他率师归国,途中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于5月26日殉国。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将军举行国葬。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都送了挽联或挽幛。周恩来称他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朱德和彭德怀在挽联中说:“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毛泽东从延安拍去电报,在“海鸥将军千古”六字后面,题写了《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这首诗情真意切,表达了戴安澜抗战报国的热烈赞许、崇高敬意和深挚哀悼,表明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支持一切爱国力量抗日救亡,也向世人表明共产党人是团结抗战的模范,是全民族最大利益的忠实代表者。这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和抗战大局,悍然制造“皖南事变”,掀起反共浪潮,形成鲜明对比。

风物长宜放眼量

柳亚子是颇具声望的爱国诗人和民主人士。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抵达北平。当天下午,毛泽东在西苑机场与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亲切会面。当晚,毛泽东在颐和园益寿堂举行宴会,柳亚子应邀出席,感慨良多,当夜就写了三首七律诗。然而,3月28日夜,柳亚子突然写了满腹牢骚的《感事呈毛主席》,表达“退隐”之意:“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前四句,毛泽东深情回忆了他们“饮茶粤海”“索句渝州”和“还旧国”三次相会,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忘记柳亚子等过去为反蒋统一战线效力的革命功劳。后四句,出于诗友和诤友间的相互爱护之情,委婉含蓄地批评了柳亚子的牢骚情绪,真诚地挽留他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体现了“风度元戎海水量”,爱人以德,重人以才的宽广胸怀。和诗委婉含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读来如沐春风。柳亚子很受感动,心悦诚服。

域外鸡虫事可哀

周世钊与毛泽东同窗五载,两人间交往最久、通信最频、唱和最多。毛泽东求学时赠给他的诗竟有50首之多,可惜除残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外,都失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经常委托任湖南一师校长的周世钊关心、照顾他们昔日的师长、朋友。

1951年2月,周世钊加入民盟。毛泽东建议周世钊当好民主人士,“做一名共产党的好朋友”。1955年6月,毛泽东回湖南视察,周世钊陪同他游览了岳麓山,写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岳麓宫》。10月4日,毛泽东赋诗《七律·和周世钊同志》,和诗颈联“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毛泽东认为国外的某些事像鸡虫一样渺小,纠缠这些小事的人十分可悲。1961年,毛泽东的三位朋友周世钊、乐天宇、李达在长沙相聚,三人商定送几件九嶷山的纪念品给毛泽东。毛泽东睹物见诗,欣然赋诗《七律·答友人》,既蕴含对故土的眷恋和故人的追思,又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僧是愚氓犹可训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毛泽东和他交往深厚。1959年6月底、7月初,毛泽东写了《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9月7日,毛泽东致信胡乔木:“诗两首,请你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9月13日,毛泽东又写信给胡乔木:“沫若同志两信都读,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郭沫若一观,请他再予审改,以其意见告我为盼!”毛泽东对郭沫若的敬重跃然纸上。

1961年10月25日,郭沫若写了《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痛恨唐僧“对敌慈悲对友刁”,主张“千刀当剐唐僧肉”。1961年11月7日,毛泽东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毛泽东认为“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唐僧虽然愚钝糊涂,但仍属于可以团结教育的中间派。郭沫若又写了《七律·再赞〈三打白骨精〉》。毛泽东看后,高兴地说:“和诗好,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1963年元旦,郭沫若发表《满江红·领袖颂——1963年元旦抒怀》,1月9日,毛泽东以《满江红·和郭沫若》进行唱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其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作品语气平和,诚恳规劝,情理交融。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