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多学科合作成果如何认定?学科办7问答详解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21-07-21 10:04:41   367 阅读

日前,学校印发《鼓励学科交叉 进行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举措(试行)》(以下简称《举措》)的通知,这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打破学科壁垒,破局学科交叉之困,促进凝聚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又一重要探索。《举措》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改革突破点在哪?如何贯彻落实?校党委常委、学科办主任别朝红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题1:请介绍一下《举措》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多次提到“学科交叉”,指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技创新的规律,为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指明了方向。

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需要有科学的体制机制作保障。2018年,学校出台《西安交通大学推进学科交叉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学科交叉方向布局、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平台建设、团队建设、教师校内双聘机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办法》的出台对学科交叉融合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但实践中依然存在难点和堵点,就比如多学科合作成果的认定问题。如果我们在各个评价环节中依然遵循老传统,没有体制机制保障的多学科合作必将因动力不足而流于形式,成为空谈。

校党委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突出“质量、成效、特色、贡献”的评价导向,在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上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破题,哪怕只是一条举措,也要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这次改革聚焦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一个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打破过去仅认可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学术贡献的传统做法,承认团队成员的学术贡献,是《办法》的细化和延伸,以促进学科交叉、团队合作,促进产出大成果。

问题2:《举措》政策性、专业性很强,改革力度很大,请介绍一下研制过程。

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一直是学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难点问题,大家对适用范围、适用环节、操作原则等方面分歧较大,顾虑较多。本着严谨审慎的工作原则,我们进行了多方论证:一是文稿起草前,学科办与人力资源部、科研院、社科处、组织部、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就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原则及内容进行多番讨论,与教师代表逐一征求意见,组织调研论证;二是文稿起草后,由荣命哲副校长主持,学科办会同人力资源部召开座谈调研,征求相关职能部处和各学院负责人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然后提请书记校长及各位校领导审阅,反复修改,十几易其稿,进一步修改完善,细化有关要求。

问题3:哪些成果可以申请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

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聚焦于跨学科的高水平论文、国家奖、省部级一等奖等代表性成果,适用环节包括教师的考核、晋升、绩效分配、研究生指标分配等,各环节的具体认定范围由相关责任单位研究确定。

我们可以看到,该认定适用范围聚焦高水平、跨学科,导向很明确,就是要瞄准学术前沿、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有一定的弹性和多样性,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奖项,可以是国家级奖项,也可以是省部级奖项,旨在鼓励更多的教师开展合作,积极走出去,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对接跨学科项目,开展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在具体操作环节上由相关责任单位确定细则,确保认定工作精准、有效。

问题4:《举措》的改革突破点在哪?

首先,将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系数适当放大,但不超过1.5,具体由相关责任单位根据学科交叉情况、成果层次、应用环节等因素进行分类设置。分配比例原则上由成果的负责人确定,但是第一完成人不超过1,具体还可参考学科评估的分配原则确定。

同时,举措中还做了一项重大突破,就是“适当认可西安交大为非第一完成单位的学科交叉顶尖成果”,这是为鼓励西安交大教师广泛开展对外高水平学术合作的重大举措。适用范围主要是CNS论文、国家级奖项等顶尖成果。过去我们的论文成果仅认可西安交大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文章,即使是CNS这样的顶尖论文也不例外。今后,学校将做出重大调整,对于像CNS、国家奖等顶尖成果,鼓励西安交大教师与外单位开展合作,只要西安交大教师的署名单位第一为西安交大的文章,均可获得认可,具体贡献度可参考学科评估公式计算;国家奖也一样。

问题5:为什么将认定系数确定为1.5倍呢?

认定系数大于1旨在打破过去仅认可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学术贡献的传统做法,承认团队其他完成人的学术贡献。具体应该是多少,我们也征求了多方的不同意见,最终参考了学科评估成果分配比例的算法。在学科评估中,对于多人/单位合作的成果,分配原则是:

“后一完成人的贡献是前一完成人的一半”。这样随着完成人/单位的数量的增加,第一完成人的贡献率将逼近0.5(不低于0.5),其他所有完成人的贡献率之和逼近0.5(不高于0.5)。因此,在充分认可第一完成的贡献,将其系数定为1的话,其他完成人的贡献之和不超过0.5,成果的总认定系数也就不超过1.5。

问题6:请问如何保证认定结果的公平公正?

在新的认定政策下,为了确报认定结果的真实客观公平公正,学校也做了一些制度安排。原则上,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应有前期合作基础,如共同指导学生、发表论文或承担项目等。同时,将建立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公示制度和学术不端惩罚措施,对于弄虚作假的,取消认定结果并永久取消认定资格。

问题7: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工作如何具体组织实施?

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凝聚思想共识。通过宣传培训、制作图解、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渠道宣传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举措,凝聚思想共识,动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另一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强化协同推进。学科办负责举措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整体推进,人力资源部负责确定教师考核、晋升中落实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具体政策,科研院、社科处负责确定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中落实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具体政策,研究生院负责确定研究生指标分配中落实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具体政策,组织部将各二级单位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各学院(部)是政策落实的主体,应充分认识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对于促进学科交叉、产出大成果的重要性,在制定本学院教师的考核、晋升、绩效分配相关政策中贯彻落实学校精神,确保取得实效。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确保各项举措能够落到实处,着力推动西安交大多学科合作成果认定的实施,切实推动学科交叉,推动产出大成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