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花岗岩长什么样吗?
你知道在哪儿能看到珍贵的恐龙足迹吗?
你知道什么是丹霞地貌、什么是湖泊沉积吗?
在祁连山脉,我们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和“母亲山”。这里还沉睡着一些年代久远的岩石,它们记载着地球变迁的“史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地质学本科生2021环祁连山实习团队从7月7日启程,跨越近3000公里,用十天时间穿越祁连山脉,在考察实习区内地形地貌、地层古生物、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等时空分布特征的过程中,以科学的视角重新理解和发现这片地质乐园的神秘。
当太阳渐渐发出光和热时,同学们也揣着内心的小太阳开始了一天的实习生活。
打开罗盘、拿起放大镜、抡起地质锤,揣上地质三宝,向实习点进发!帽檐藏起了细密的汗珠,记录簿被阳光照得耀眼,大比例尺地质图中又藏着多少奥秘?
在野外健步如飞是每一个地质人的“基本素质”,穿越大草原、走过乱石滩,山川、旷野、戈壁,磨砺了他们坚韧的意志和鲜活的灵魂。
除了矫健的身手,野外实习还需要有锐利的眼神。岩石里面有什么?在野外实践中,如果你的运气足够好,或许能发现千百万年前的珊瑚化石,感受到远古时期的海风。
山路绵绵,断层、褶皱、丹霞、彩丘在远处静候,路边不知名的小花一路相送。每当邂逅书本上曾经见过的地质现象时,同学们都能在老师的指点下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伟哉!西路军英名不朽!
壮哉!西路军与天地共存!
在追忆红军烈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忠诚为党的崇高革命精神时,新时代的青年也要勇于担当、牢记使命!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从一个实习点到另一个实习点的日子里,我们该如何找到科研学习的起点与终点?优秀的地质人应当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野外记录簿写清楚了吗?剖面图画完了吗?每天的实习小结做了吗?
无论是草原上的“黑白珍珠”、一望无际的草地,还是极端的骄阳和狂风,又或者是第一次见识到的滑坡、地震遗址和怪奇嶙峋的峡谷风貌,都是与自然的一次邂逅。很多年后,你还会记得初见那些岩石时的心情,拿起地质锤敲敲打打、记录下的自然的奥秘。
野外实习就是以天为盖、以地为庐,向深山索取大自然的智慧。在条件艰苦的高山、沙漠、冰川腹地中考察,远离城市,甚至远离农村……这些都要求在野外工作的研究人员有极强的吃苦耐劳和乐观奉献精神,以科学视角解读理解身边的世界。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