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全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天津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懈奋斗中,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让这座城市拥有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张历史图片、每一种革命精神汇聚成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充分发挥津门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独特功能,通过开展具体、生动、有温度的学党史系列活动提升学习教育的实效。统筹做好红色资源运用的“大文章”,将红色资源与主题展览、艺术创作、红色旅游等紧密结合,透彻展现百年来津门儿女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奉献历史,在津门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筑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
红色资源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的红色坐标见证了百年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凝结了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蕴含着弥足珍贵的革命精神。革命遗迹、陈列馆、革命纪念馆、红色旧址等丰富鲜活的载体展现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路的非凡征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书写奇迹的“红色密码”。各具特色的地方红色资源是一座城市的“红色记忆”,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资源。更好地将红色资源应用于党史学习教育中,能够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活”起来的红色资源是生动的教材。要用好丰富的本土“红色教材”,深入挖掘背后的革命精神。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承载着栉风沐雨的火热革命,记录着改革开放的创新创造,彰显着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初心使命。创业、守业的整个过程一以贯之、前后承继、不可割裂。一系列有特色、亮点的红色主题展览就是一堂堂鲜活而又生动的党史课,依托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教育阵地资源,建党百年长卷“动”了起来。
“火”起来的红色打卡地是“行走的党课”。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是一种传承革命文化、激发爱党爱国情怀、凝聚新时代团结奋进力量的有效方式。穿上红军战士的服装,亲手编一双草鞋,重温革命历史现场,在沉浸式体验中经历一次次“红色洗礼”。深耕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升级红色阵地,用活“红色载体”,能够全方位、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走心。
“热”起来的红色文化产品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红色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是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重要内容。红色基因的传承,既要重视百年征途上党史知识的课堂讲授和书本学习,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滋养心灵、融入血脉。把红色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产品是弘扬红色传统、重温红色记忆的有效途径。
深耕津门红色文化,用足用好独特资源
津门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既有以李大钊、张太雷、吉鸿昌等为代表的革命英烈,又有诸多革命活动旧址和革命先辈故居,还有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等纪念馆(室),以及烈士陵园、纪念主题公园等。可以说,津门红色资源涵盖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呈现出资源丰富、主线明确、区位优势明显的独特优势。天津市政府用心用情用力挖掘、保护、管理和运用红色资源,明确了调查和认定、保护和管理、传承和利用的工作思路。津门红色资源的开发、红色文化的传播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以重要机构及会议旧址、重大历史活动、重要历史事件及战斗遗址、重要历史人物故居、烈士陵园为依托的红色教育基地。
充分保护红色资源。摸清底数、盘活“红色家底”。革命文物是党的历史的见证者。形成了从红色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到保护名单的申报、认定和专家评审,再到核定公布全流程的具体程序,为红色资源纳入法规保护体系提供了程序保障。2020年3月,天津市公布了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5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7000多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有物可看、有史可寻”的革命文物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红色管家”统筹协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注重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双重保护,保持和恢复旧址原有风貌。建立跨部门的联席会议机制,支持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共同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工作。
科学管理红色资源。天津市政府统筹规划红色资源品牌建设,打造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和蓟州盘山烈士陵园等享誉全国的特色品牌,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景点。为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学习教育功能,做好“基本功”,平津战役纪念馆在完善升级的同时推出了“中国精神展”;打好“组合拳”,提档升级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推出了“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图片展”,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场景,穿越历史时空、直抵人心。系统规范有关单位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纪念活动的时间节点和形式,书写响亮的“津门红色故事”,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深深的祝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平津战役·走向胜利”和“生态蓟州·田园如诗”两条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名录。主题突出的红色精品展览展示、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讴歌党的历史伟业、展现百年奋斗历程、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立足本土丰富而宝贵的红色资源,天津市创新开展红色文艺作品系列活动,形成红色文化艺术活动百花齐放、红色阵地文旅融合的生动局面。天津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纪念建党百年革命文物展”,用革命文物讲述党的鲜活故事,让群众在追寻峥嵘岁月中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赓续革命文物背后蕴藏的红色力量。天津美术馆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举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用档案见证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深化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信任。反映“人民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事迹的现实题材京剧《楝树花》、河北梆子《国歌从这里诞生》、儿童剧《闪闪的红星》等不同门类、题材的红色文化产品制作精良,生动传播了红色文化。一批批有震撼力、吸引力、传播力的红色文艺精品把红色印记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突出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使广大民众在可知可感中体悟信仰的力量。
多措并举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大讲堂”
践行“规划先行”理念,加强科学保护,推动红色资源内涵式发展。成立津门红色资源基地,构建红色资源系统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津门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和资料征编,特别是加强对相关照片、文献、口述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全面涵盖红色文化资源产生的时间跨度;科学运用红色资源,复原历史场景,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初心;挖掘历史内涵和精神内涵,再现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和崇高品质;结合一系列红色资源构筑起革命精神谱系以体现红色文化持续性的特点。对已核定公布的革命文物、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红色资源实行重点保护。通过创设名录管理制度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红色资源列入名录,以有效保护;统一制作不可移动红色文化资源标识,以方便群众参观。总之,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保护原有风貌,实行分级分类保护措施,也要做好日常管理和运营服务,让所有红色文化资源闪亮起来、焕发时代光芒。
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发挥“讲堂”的作用,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厚植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支撑,加大党史研究部门、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等开展红色文化的专项研究,并支持社会各界开展相关专题的学术研究。全方位开发津门红色资源,依托各类党性教育基地,通过“看文物,学党史”等多种形式使党员群众直接感触历史,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传承好红色基因。同时,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与津门红色记忆、天津开发开放史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发挥其形象教育的作用,让革命历史、革命精神融入现实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弘扬正确的党史观。通过翔实陈展内容、丰富陈展手段,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触动心灵的革命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红色理想。
创新红色资源宣传教育方式,拓展宣传教育路径,以提升人民对革命精神的认同度。丰富线下教育方式,合理规划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精品线路,发挥红色宣讲团的作用,并采用多种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使受众由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拓展线上宣传渠道,通过微视频、微电影等新技术形式,直观、生动地开展网络红色文化的传播,延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编辑出版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教材,加强党校和高校党史教育资政育人的功能。突出仪式熏陶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规范公众瞻仰、祭扫、参观的礼仪,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通过涵养社会公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促进红色文化内化为信仰信念,转化为行动自觉。
推动红色资源整体统筹、联动发展。发挥“龙头”红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红色资源集中连片的分布格局。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推出“革命遗址+教育传承+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高质量产品和线路,使之成为干部群众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全面推进红色革命遗址的活化利用。在提升红色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沉浸式的情景体验、触摸屏的应用等方式吸引游客主动发掘红色文化,感受厚重的历史。提升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的整体水平,为把天津建设成为充满文化韵味和创造活力的“书香天津”提供独特的文化资源,助力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