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医科大学 > 红色基地

林祥谦烈士陵园-福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基地照片

基地介绍:

image.png

林祥谦烈士陵园

基地介绍

林祥谦烈士陵园,坐落于福厦公路峡南到尚干中段东侧的枕峰山山麓,距福州中心区20公里,是为纪念我国早期的工人运动领袖、“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林祥谦烈士而建的。

发展历史

1960年始建陵园,1961年迁葬,1963年落成。陵园入口处,屹立一尊高4米的花岗石雕林祥谦像。沿3列3组126级石阶上山,上建"二七烈士纪念堂",大楼3层为花岗石砌,内设正厅、礼堂、展览馆、资料室和接待室。厅内立有武汉总工会铸造的高1.2米、重230公斤的林祥谦铜像。

林祥谦烈士陵园,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城西22公里处闽侯县祥谦镇枕峰山。1928年林祥谦及其父林端和、弟林元成的3口棺木由林祥谦妻陈桂贞运回家乡安葬。半球形的烈士墓在纪念

堂后山坡,石砌围屏,上刻郭沫若手书"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

1960年兴建,1963年落成。林祥谦在1923年我党领导的“二七”大罢工中,被反动军阀逮捕,在敌人屠刀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拒发复工令,终于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终年31岁。解放后,党和国家为了纪念林祥谦烈士,决定在烈士家乡建立陵园。1961年1月20日隆重举行烈士遗骨迁葬仪式。1963年适“二七”惨案四十周年,陵园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陵园占地面积63亩,约为4.19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千多平方米,内有烈士雕像、纪念堂、纪念馆、千人广场等纪念性建筑。陵园大门两边有“祥谦陵园”隶书石刻4个大字。上118层石阶后,即为雄伟的纪念堂。“二七烈士纪念堂”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系当代书法家郭沫若所书。全国人大常委员委员长朱德1964年11月为纪念堂题字:“二七烈士永垂不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香凝为纪念堂画了一幅梅花,象征烈士像寒梅那样斗傲霜雪。

1987年湖北省总工会特意铸造一尊林祥谦铜像赠给福建省,铜像安放在陵园的“二七”纪念堂大厅内1.2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铜像为全身站立造型,高1.2米,重230公斤,用写实手法表现烈士的英雄气概,再现当时工人向军阀斗争的光辉形象。纪念馆通过110幅图片资料,详细地介绍了林祥谦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再现震撼中外的“二七”大罢工的整个过程。烈士的墓室筑在纪念堂的后山坡上。墓呈半球形,墓台后衬以石砌的横幅围屏,上嵌郭沫若手书的“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9个鎏金大字。陵园上下林木茂盛,四季常青,已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游览的胜地, 1989年8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烈士陵园始建于1961年2月,40多年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修缮。长期以来只有县民政局投入少量经费进行维护。由于没有专用库房存放,加之保存不善,纪念堂屋顶破损、老化严重、渗漏利害,该陵园收藏的108幅名人字画,正遭受不同程度的虫蛀和霉变。纪念堂内还没有安装变压器,仍是借电供用。

2004年省、市以及闽侯县政府投入400多万元,对林祥谦烈士陵园进行集中改造。2003年11月,闽侯县政府又经过调研,参照国内烈士先进陵园的设计理念,拉开烈士陵园二期改造工程的序幕,力争将林祥谦烈士陵园建设成精品工程。

此次陵园改造主要分主楼改造和景观改造两部分。主楼改造方面,重新装修纪念堂主楼,对展览馆进行重新设计布局,广泛收集资料,不断充实陈列内容;新增影像播放室、实物展示室、中央和省市领导题词展示室、接待室;翻修纪念堂屋顶防水和隔热层等。

景观改造方面,重新修缮烈士陵墓区,将墓前平台全部改为花岗岩铺地,增设花坛,照壁全部改为花岗岩饰面,重新整修墓道;陵园大台阶两侧的栏杆将全部改造成花岗岩栏杆,增添陵园的庄重感;纪念堂后面上山部分道路两侧,统一更换成粗面自然石和白麻花岗岩的栏杆,以体现陵园的质感;改造园区道路,修建一条4米宽的车行道至纪念堂,园内游憩园路也将形成环路。

人物题词

展览馆陈列朱德、陈云、邓小平、江泽民、李鹏、郭沫若等题词及林祥谦生平、二七大罢工图片和实物资料。半球形的烈士墓在纪念堂后山坡,石砌围屏,上刻郭沫若手书"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

陵园构造

image.png

林祥谦陵园分五大部分,即陵墓、纪念堂、管理所、陵园大门、绿化广场。整个建筑面积达5067平方米。陵园大门两边有“祥谦陵园”隶书石刻4个大字。上 100多层石阶后,即为雄伟的纪念堂。陵园最高处为林祥谦烈士陵墓,坐落在苍松翠柏丛中。祥谦陵园备有《“二七”革命斗争简介》、《宁死不屈的林祥谦》等材料提供给瞻仰者。

陵园主要建筑物,中轴有:停车场、陵门、台阶道、纪念堂、藏骨冢;旁有:资料馆等附属建筑。陵园外面,有30米长的通道接通陵门。通道两旁种有风景树,树有一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保护碑。陵门左右的墙壁上嵌有青石,上书“祥谦陵园”四个贴金大字。进门十多步便是台阶道。台阶分左中右三路,有五台,计一百二十六级。台阶尽处是纪念堂,用花岗石砌造,上下三层。下层悬金字横额:“二七烈士纪念堂”,系郭沫若手书。内为大礼堂,陈列有林祥谦烈士石膏塑像,像背后一座屏风,上集毛泽东主席手书:“共产主义是不可抗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段草书。展览馆展出大量的“二七”抗暴斗争的历史图片以及烈士生平事迹、遗物。休息室等处还悬有朱德、邓子恢、何香凝、郭沫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辞和前来瞻仰的名人墨宝。

纪念堂左右两侧建有登山石阶,可登烈士“藏骨冢”。冢为圆形,建在平台上,隆起地表约一米许。背后护有石砌围墙,正中嵌有青石横碑,上书“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亦郭沫若所书。平台外缘护有白石栏杆,台下设花台,中植铁树等。

大礼堂有数百个座位,是可供学术研究和作烈士事迹报告的场所。花岗岩石像前的千人广场、陵墓前的平台等地,都非常适合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各种仪式。如:少先队组织的主题队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入团宣誓仪式、新兵入伍宣誓仪式、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入党宣誓仪式、还有演讲等。

林祥谦烈士陵园被定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为了更全面、生动地宣扬烈士精神,祥谦陵园又组织编写了《林祥谦烈士纪念馆解说词》、《“二七”惨案暨烈士事迹报告》等解说材料。

生平事迹

纪念馆通过图片和资料等,系统介绍了林祥谦的生平事迹。林祥谦是闽侯县尚干镇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为京汉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是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1923年2月4日,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京汉铁路总同盟大罢工。1923年2月7日,罢工斗争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50多名工友壮烈牺牲,他也在武汉江岸不幸被捕。被捕后,反动军警将他绑在江岸车站一根电线杆上,威逼他下令复工。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大义凛然。在左右肩被砍、身受重伤时,他依然斩钉截铁地说:“上工要总工会的命令,我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敌人兽性大发,又挥刀向他身上砍去。

他身上血如泉涌,晕了过去。待他苏醒过来时,面对敌人的威逼,他依然威武不屈,痛骂敌人,最后又被敌人连砍数刀,慷慨就义,时年仅31岁。参观林祥谦烈士纪念馆,可以使参观者感受到在黑暗的旧中国铁路工人的深重灾难,感受到当时工人运动的风起云涌,感受到封建军阀的惨无人道,感受到惊天地泣鬼神的烈士精神。

陵园荣誉

林祥谦烈士陵园于1985年10月被福建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1月被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5年8月被命名为首批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被中宣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电话咨询 24h 获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