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财经大学 > 红色基地

东深供水工程-广东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基地照片

基地介绍:

image.png

东深供水工程

基地简介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是北起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途经东莞、深圳两地的东深供水工程。其主线绵延68公里,将东江水输送至此,担负着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三地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  ,可谓供港生命水线。东深供水工程用50多年的坚守,见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与深莞地区的加速发展。2021年4月21日,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背景

香港缺水历史图片香港三面环海,但淡水资源奇缺。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不得不对市民限制供水,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4个小时,全港350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 [3] 危急之下,香港中华总商会、港九工会联合会联名向广东省政府请求救援,希望从广东东江引水供给香港。广东省立即回应,欢迎港方派船到珠江无代价汲取淡水,广州市每天免费给香港供应自来水2万吨。同时,广东省将这一情况上报中央。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缓解香港用水困难。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场景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工程的关键是发源于深圳大脑壳山的石马河,如果要引水香港,需要将由南向北流入东江的水位提高46米,使之倒流83公里进入深圳水库。为了让香港同胞早日喝上东江水,由知青、农民组成的万人建设大军在昔日宁静的石马河一字形排开,喊出了“要高山低头、让河水倒流”的豪迈口号。克服了施工过程中的重重困难,甚至用肩挑、人扛的方式施工,工程在短短1年时间内就建成通水。

历程

为了支撑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到香港回归前,东深供水工程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其供水能力也从最初的年供水0.68亿立方米增至17.43亿立方米,更进一步承担起东深供水的特殊使命。 

1998年,广东投入2.8亿元,在深圳水库入库口建成世界最大、日处理400万吨的生物硝化站,从东江引来的水,全部经过生物硝化站过虑、净化后再进入深圳水库输往香港。生物硝化站共有6条水体净化通道,每条通道有14万条生物填充料,水体经过填充料时,75%以上的氨氮和有机物将被吸收,水体净化效果非常明显。

为彻底解决东深供水工程沿线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东深供水河道、影响东深供水水质的问题,同时适当增加供水水量,广东于2000年投资49亿元,对东深供水工程进行全面改造,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输水改造为封闭的专用管道输水,实现清污分流。工程于2003年6月28日完工通水,年设计供水量24.23亿立方米。

荣誉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荣获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四项关键技术和管理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工程2003至2004年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大禹奖”、“全国优秀工程勘测设计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2021年4月21日,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电话咨询 24h 获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