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 > 红色基地

北京红色培训基地-茅盾故居

基地照片

基地介绍:

image.png

茅盾故居

基地简介

茅盾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13号,占地面积878平方米,茅盾先生于1974至1981年在此居住。

茅盾故居中的起居室、会客室都保留原貌,茅盾生前的书籍、日常用品、衣物、文具、证件等都在茅盾故居对外展出。

1984年5月24日,茅盾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74年12月,茅盾迁入北京后圆恩寺胡同的两进标准四合院,他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晚年生活。

1983年,中国茅盾研究会成立,研究会曾在茅盾故居的南房办公。叶子铭、周扬、冯牧、孔罗荪等文学界大家都曾在南房里济济一堂,共同追忆茅盾。中国茅盾研究会的学术研究与探讨仍在继续。不过,由于这间南房的面积有限,设备也陈旧,早已不再作为研究会的办公、会议室。

1985年3月27日,茅盾故居正式作为陈列馆向公众开放。

2005年秋季,茅盾故居闭馆翻修,后于2006年7月3日重新开放。

2013年,茅盾故居起居室受潮,盛放衣物的樟木箱子和写字台抽屉也因锁生锈无法打开。茅盾故居于2014年9月24日开始闭馆翻修,于2015年4月1日重新开馆。

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建筑特色

茅盾故居是二进四合院。茅盾故居的街门叫做“如意门”,东侧有1间倒座南房,西侧有3间倒座南房,街门与两侧的倒座儿南房均为合瓦清水脊屋面,清水脊两端是6条向上斜翘的蝎子尾与蝎子尾下的砖雕。

进入街门是一座影壁,影壁上镶嵌着邓颖超书写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底的大理石匾额,影壁前有一口荷花缸。一进院,有北房3间,两侧各有耳房1间,有东、西厢房各3间,厢房南侧各有耳房1间。其中北房是茅盾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西厢房是客厅和书房,东房是餐厅。院内有两棵太平花,院中有一尊置于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的茅盾半身雕像,雕像的材质为汉白玉,高83厘米。

文物遗存

茅盾故居的后院是茅盾的书房兼卧室,屋内的陈设都保持着茅盾离开后的原貌:几件旧家具,一张单人床。

主要展览

茅盾故居设有“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展览,展览展示了茅盾从青少年时期直至去世的生平,主要是他各时期的照片,也有些实物,如书籍、文具等。

历史文化

茅盾在茅盾故居完成了他最后的作品——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极其不好,有严重的肺气肿,一只眼睛接近失明。直至1981年去世时,茅盾自己完成的手稿有40万字,回忆录记叙了1934年之前的过往。1934年之后的部分,由茅盾的儿子、儿媳根据他的录音机口录整理完成。

保护措施

茅盾故居曾于2005年秋季闭馆翻修,共耗资200万元。这次闭馆翻修主要是从土建工程和展览更新两方面进行修缮,修缮总原则是保护故居原貌。这次闭馆翻修重新设计布置了《茅盾生平展览》,并且故居内的书房、卧室、会客厅等处的陈设均严格按照原貌布置。

茅盾故居曾于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3月31日闭馆,内部实施修缮整理。

茅盾故居曾于2014年9月24日开始闭馆翻修。此次闭馆翻修主要是更换地板,在卧室加了暖气,并重新粉刷油漆。

电话咨询 24h 获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