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红色腊子口 百年追梦人——参加党史红色教育有感

甘南税务  2021-07-01 11:04:40   1871 阅读

2021年6月26日至27日,我非常有幸以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随甘南州税务局机关全体党员,在局党委领导的带领下,一行50多人乘大巴赴迭部县高吉村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村毛主席旧居、腊子口革命英雄纪念碑、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缅怀先烈伟绩,感受长征精神。

微信截图_20210701110350.png

26日早晨七点半,我们准时从合作出发,沿着248国道,先去迭部县城,沿途风景旖旎,绿色掩映,也许是难得出行,心情极好,经过将近四个多小时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迭部县城。吃过中午饭后,我们来到了此次红色之旅的第一站,俄界会议旧址迭部县达拉乡的高吉村,高吉村居住着许多藏族同胞,由于语言不通,红军带来的翻译将“高吉”读为“俄界”,这也是中央红军长征路过甘肃的第一个落脚点。在高吉村村口的俄界会议纪念广场,一座高9.12米的纪念碑巍然挺立。蔚蓝的天空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毛主席、周恩来等伟人的塑像庄严肃穆。广场中央 “坚定信念统一思想”八个大字苍劲有力。这座纪念碑,就是专门纪念1935年9月12日召开的俄界会议。87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并在此召开了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俄界会议,这个位于藏区的小村庄因此被载入史册,而这次意义重大的会议也成为长征路上的不朽丰碑。1935年8月下旬,红军右路军(以红一方面军为主力组成)走出草地,到达四川省北部若尔盖县巴西村一带,发动了著名的包座战役,消灭胡宗南守敌一个团和援敌一个师,为红军北进甘肃创造了极好时机。但是,张国焘却擅自强令红军左路军(以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组成)南下,并背着中央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了率右路军南下的密电。这封至关重要的电报被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获得,他立即报告了中共中央。为避免红军内部发生冲突,毛主席、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断然决定,率领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的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8000余人,迅速脱离巴西险区,先行北上,向甘肃境内挺进。1935年9月11日,党中央率领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直属队,抵达俄界,与早已等在俄界的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等会合。翌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紧急会议,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公开批判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和军阀主义倾向,讨论了北上的任务和到达甘南后的方针,确定用游击战争来打通国际联系。俄界会议召开在党中央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危急时刻,召开在长征路上的紧要关头,是党中央在遵义会议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核心地位,批判了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行为,明确继续北上的正确道路,统一全党全军思想,并对红军进行缩编整顿以增强战斗力,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时光荏苒,战火硝烟虽已远去,但红色精神却仍熠熠生辉。走进高吉村,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山寨踏板房依山势不规则分布着。在众多院房中间,隐藏着一个用土围墙围着的两层木楼小院,这里就是俄界会议的旧址。小院内,当年会议召开地和毛主席居住的木楼保存完整。走进木楼,机要室、值班室仍保持着当年的样子,珍藏在展架上的油灯、文件袋等物件,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随后,我们在村背后的帐篷里,倾听了红军后代阿道讲述了父亲肖光胜的故事。随着这些故事,我们恍惚回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1932年,13岁的肖光胜在湖南省永顺县参加红军。1934年,肖光胜跟随大部队,在艰苦的条件下爬雪山、过草地,不幸得了肠胃病。抵达高吉村时,肖光胜因胃病躺在山沟里昏睡了两天,最终被当地一名藏族群众收留,并随后在高吉村安家落户。“正因为此,父亲特别感谢那名藏族群众的恩德,也对高吉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阿道回忆说,也是因为这件事,父亲生活特别勤俭节约,向来看不惯铺张浪费。在阿道小的时候,每当他把米粒撒在地上,父亲都会严厉地让他捡起来。有几次,家里的面粉撒在地上,父亲也会用指头粘起来吃掉。“长征不容易,现在的好日子更不容易。现在咱们的美好生活,都是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出来的,一定要好好珍惜。”父亲常拿这句话教育阿道。旷古绝今的长征,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诗篇。遥想历史,那些艰苦卓绝的奋斗仍然历历在目;立足当下,伟大的长征精神正激励着我们不断凝聚力量、砥砺前行。如今的高吉村,远处山坡上是郁郁葱葱的林木,近处是一排排规划完备、修葺一新的民宿。村口,一拨拨游客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美丽乡村建设与雅致的民居相映生辉。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造福着这里的百姓,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高吉,这方浸透着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的热土,正步入改变和发展的新长征。

第二站,“茨日那毛主席旧居”,遗址位于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茨日那村,距县城45公里。来到茨日那毛主席旧居前,一座宏伟的雕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一位藏族老人提着一大串辣椒与毛主席亲切地握手。这座雕像被称为“辣子情缘”。看到辣椒,我们不禁想起毛主席曾说过的“不吃辣椒不革命”的话语。讲解员告诉我们,因为知道毛主席是湖南人,非常喜欢吃辣椒,当主席抵达茨日那时,群众便主动为主席送上了当地盛产的辣椒。可即使这么好吃的辣椒,主席也没舍得吃,而是把它转送给了即将参加腊子口战役的将士们,让他们提神醒脑,打起精神攻下腊子口。所以这座雕塑不仅传递了藏汉一家亲的民族友情,还表达了毛主席作为战斗指挥者对前线战士的关怀和爱护之情。1935年9月13日,红军从达拉乡高吉村出发,沿达拉河顺流直下,向东北方向的旺藏进发,当晚露宿在次哇沟口(红军称庶地)的树林里,第二天继续向旺藏寺前进。经过两天的艰难行军,于14日晚11时陆续到达今旺藏乡政府驻地——旺藏寺,部队在此作短暂休整。一开始村民不了解红军,而且因为语言不同很难沟通。但是经过进一步地观察后,村民知道了红军是为了天下人,纪律严明,不拉夫(不拉青年壮丁),也不搜刮百姓的钱财,于是同意红军在村里借住三天,毛主席就住在茨日那村的一幢木楼上,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藏式民居,共两层,一楼是土质结构,二楼是木质结构。毛主席当时住在这座房子的二楼,这是藏族招待尊贵客人最好的房间。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旧居,每次只允许三人同时进入参观。在如今村里众多焕然一新的新居包围下,这座民居显得有些陈旧、落寞,但其木质门楣上“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的匾额,却令这座小院熠熠生辉。“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个小院很不起眼,但当时这可是全村最好的房子了。”讲解员介绍,就在这座小木楼里,毛主席运筹帷幄,部署了对红军命运至关重要的腊子口战役——“在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随后,毛主席于15日拂晓离开了这座木屋,带领参谋及警卫人员20余人,从茨日那村前的木架仙人桥上渡过白龙江,改走捷径,翻越两座3000多米高的大山,直奔若尕沟崔古仓村,与大部队汇合。

27日早晨八点,我们乘大巴到达红色之旅的第三站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而修建,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中陈列着红军长征的珍贵文物和史料介绍,是宣传党和红军革命英雄事迹的重要基地。腊子口是甘川两省的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9月16日,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艰难地来到了甘川交界的腊子口,国民党军阀鲁大昌部队凭借天险,企图堵截红军北上。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经过激战,终于突破天险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大门。“腊子口战役在长征及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已经在随后的战争史上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聂荣臻元帅在其回忆中说,“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活了。”可以说,腊子口战役是长征途中最后一次重大胜利,标志着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次战斗的壮举和天险腊子口一起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和缅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腊子口战役,国务院决定将腊子口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供旅游者和行人瞻仰。杨成武将军亲自题写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碑文。我们在腊子口激战的原战场感受腊子河的水势湍急,过木桥、登炮台、实地凭吊战争遗址,遥想当年红军浴血奋战、人喊马嘶、枪炮连天的悲壮场面,瞻仰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悼念革命烈士英灵。

在腊子口战役遗址前,讲解员还给我们讲述了红军小战士“云贵川的故事”,他是在一位贵州苗区入伍,没有名字的苗族小战士,跟随红军走过了云、贵、川,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云贵川”,他从小在家采药、打柴,爬大山,练就了一身攀登陡壁的本领。腊子口关隘久攻不下,“云贵川”用一根带铁钩的长杆子钩住树根或岩缝,一把一把地往上爬,硬是从绝壁攀上崖顶,放下绳索。迂回部队便顺着这条绳索一个一个地攀上去了。敌军没有想到,红军居然从笔立陡峭的崖壁攀越过来,如神兵天降,撕碎敌人在腊子口的封锁,吓得敌人魂飞魄散,扔下枪支仓惶逃命,红军攻占了如此险峻的腊子口。然而,在这次战斗中,“云贵川”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牺牲时只有十六七岁,连真实姓名都没留下。“云贵川”这个传奇的故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物依然鲜活,形象越加光彩。

image.png

下午我们到达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的哈达铺。“哈达铺革命纪念馆”烫金大字赫然屹立眼前,前来学习熏陶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1935年9月20日,红军中央纵队进驻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并在此获得一张《大公报》,报上有关于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得到这个消息后,毛主席当机立断,做出了到陕北去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整编红一方面军为陕甘支队,红军目标明确地向陕北进发。因此,哈达铺镇也被称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在纪念馆大型伟人浮雕前,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们向毛主席、周恩来等革命先辈致敬鞠躬。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紧握右拳,庄严宣誓,饱含激情,以铿锵有力的声音许下铮铮誓言。随后,跟随解说员观看了纪念馆三维模拟投影,毛主席同志会议讲话:“同志们,一年来,我们走过了两万多里路,打过了敌人无数次的追、捕、围、剿,蒋介石做梦都想消灭我们,但是,我们过来了。现在,我们坐在哈达铺开会,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胜利呀!但是,在胜利面前,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形势”。之后,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通过聆听讲解,相互交流探讨,重温了老一代革命家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事迹,当历史的记忆被翻回到那血雨腥风的岁月时,我们的耳畔虽没有枪林弹雨的肆虐,但我们却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英烈,把他们为祖国舍身忘死的伟大精神永驻心中。

结束了两天的红色之旅,回来的路上虽然已是黑夜,但大巴车里依然情绪高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十送红军”等红歌此起彼伏,尽情流露着大伙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这次学习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更是一次神圣的灵魂洗礼和精神重塑,它将激励我们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党的历史,弘扬共产党员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发挥共产党员的特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先创优,为甘南州税收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