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期间,从聆听“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寻访“红田惨案”等革命旧址,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别具一格的现场教学,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无数大别山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身影。大别山,从书本印象逐渐变得立体、丰满,大别山精神也给了我们灵魂震撼和精神洗礼。
革命战争时期,不足10万人的新县,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5.5万,写在纸上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但当我听到,那被敌人一缕一缕拔光头发、一次一次反复用竹签插入指尖,最后被活埋的,年仅16岁的肖国清;那腹部中弹、托着肠子仍在继续战斗的,年仅21岁的潘忠汝;那被割掉眼皮和舌头,活活钉死在墙上的,年仅30岁的程儒香……即使跨越百年,我依然可以感到锥心刺骨的疼痛。5.5万,也变得鲜活起来,和我们一样,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有血肉、有情感的生命。我们的16岁可能还会偶尔在妈妈的怀里撒个娇;20岁大概正憧憬一场罗曼蒂克的恋爱;30岁也许正计划来一场诗与远方的旅行。而他们在花样的年华,用生命向党和人民作出最壮烈的告白。
以前我不太明白,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反复“围剿反扑”、多次“清乡扫荡”,到底是什么让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什么?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是信念,是坚定的信念使他们筑起了一道攻不克、摧不垮的精神长城。他们始终坚守永跟党走的信念、革命必胜的信念、一心为民的信念,才使他们能够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也正是有了这种信念,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大别山人民才节衣缩食,把最后一粒米当军粮、用最后一块布做军装、将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大别山人民从普通的劳苦大众到出生入死的战士,再到屡建奇功的将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大别山精神进一步了解的同时,我也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党章和入党誓词的不断修订完善,都记载着党成长的足迹。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历经考验而始终生机勃勃。我们的党之所以永葆青春,也正是因为有无数党员传承大别山精神,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十五年前,我面对党旗进行庄严宣誓,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今天,站在革命先烈抛洒热血的土地上,重温誓词,再问初心,我依然难掩激动,心潮澎湃,因为我和无数伟大的革命前辈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全国9千余万志同道合的人同向而行,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自豪,同时也对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充满了自信。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鼓角争鸣已远去,新时代,大别山精神却仍然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大别山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更要传承发扬。作为一名党员,今后我会将大别山精神内化于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四个意识”,在工作中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立足三尺讲台,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大别山精神、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为学院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缅怀先烈,感念于心。今后也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供 稿: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中层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专题培训班学员 崔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