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培训的开始,都饱含着对真知的渴求,寄托着对家乡发展的期盼;每一次培训的过程,都伴随着党性的洗礼、知识的更新、思想的升华;每一次培训的结束都是一程担当作为之路的开始......培训时光一去不复返,好在文字记住了一切。
每次培训都有很多的学员写下他们的心得体会,或曰学习、或曰发展、或曰实践、或曰感想,晋宁区2019年全域旅游与大健康产业专题培训班圆满落幕,参训的学员们又有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大家分享晋宁区政协张利云同志的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我有幸参加了5月26日至6月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昆明市晋宁区2019年全域旅游与大健康产业专题》的培训,本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和现场参观相结合,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收获颇丰。
我认为大健康产业和全域旅游都离不开因地制宜,古语有云:“天时、地利、人和”。西安有西安的优势,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旅游业发达,许多旅游景点依托历史文化,通过后期人工打造,让历史和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成就了一个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值得我们借鉴。晋宁有晋宁的特色,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不能盲从,我们要立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康养新区、古滇郑和文化名城、高原湖滨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推动全区旅游产品结构向观光旅游、康养旅游、自驾旅游、主题游乐、文化体验等各种专项旅游产品并重的复合型方向转变,实现全区旅游产业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晋宁是“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在发展全域旅游和大健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和后发优势。结合学习内容和上述观点,本人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01
紧随昆明市大健康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晋宁资源优势,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把旅游业放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西安“大唐不夜城”“白鹿原白鹿仓”打造得很漂亮,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不远万里来参观,也吸引了不少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前来考察调研学习,荣华田园综合体作为首批西安市级创建田园综合体,以创建多方共赢机制为主,以“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合作社为媒、村民入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原则,实现多方联动发展、共享共赢,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但这些景点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文化底蕴深厚,是其它地区难以模仿的。我们应准确把握省政府“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位,立足晋宁资源优势,借助主办郑和文化节、古滇火把节等大型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旅发大会,借势发力,借梯登高。通过不断包装和推出文旅、农旅融合的特色旅游项目,进行深度包装和招商引资。助推全区旅游产业从小到大、旅游业态从少到多,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撬动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杠杆”。
02
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逐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专项规划”的规划体系,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实现全域旅游功能“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从大局出发,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全区经济发展的角度,充分利用昆明作为云南旅游游客集散中心的重要优势,努力完善道路交通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拉进区内景区景点和昆明的交通舒适距离借助立体交通区位优势,着力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疏通景区线路“毛细血管”,以大交通的广度带动大旅游的深度,做好绝无仅有的交通区位优势。
03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加快环湖五大片区规划建设的同时,乡村旅游也是全域旅游和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支撑,围绕“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找得到乡愁”,结合各乡镇的特色资源,将乡村打造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最佳目的地,有力支撑我区大健康和全域旅游的发展;全力打造以古滇项目为代表的环湖53公里湖案线各景点为“游、住、娱”;以野生菌火锅为“吃”,以宝双夕森林公园、民族民俗体验、康养旅游为养生体验,打造农旅一体化旅游村寨。
健康和远方是人们心中永远无法停滞的共同追求,需要相对较长的周期来发展和完善,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和“全域开发、全民参与、全民服务”的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晋宁“全域旅游与大健康产业”时代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