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井冈山研学之旅习作(三)

公众号:耕文  2019-07-12 11:20:19   1083 阅读

与“你”相交

新高一竞赛班 任善新

你是红军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可我只在历史书上听闻过你。你是民国时期一簇焚天的焰火,可我从未体验你那熊熊之火。高考期间,我们参加了学校的研学活动,而我正一步步地走近你,与你拥抱。

灰蒙蒙的天空,我们乘上大巴,兴致徜徉,踏上了与你相约的征程。不知过了多久,大巴到站了。迎接我们的是两位教官。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你”的脾气。天气晴朗时你微笑着;天空飘着小雨,“你”似乎是生气了,天空时晴时雨,凝结出一道彩虹,挂在你嘴角,泪痕依稀可见。这是我对你的第一印象——柔情似水,变幻莫测。

午饭之后,我们开始了旅行的第一站。我听说有人在这建造了一座屋子,用来纪念你从前的峥嵘岁月,你孕育了红色文化,点燃了腐朽的中国,迸发出了磅礴的生机,我怀着敬佩,在那座屋子中,一遍遍地阅览事迹,领略各方人士为了你而不断寻找光明的风采。八个展厅陈列着当年战场上战士们的遗物,无不彰显着丰功伟绩,在这座屋子的顶上,有一块巨大的碑塑,刻画了当年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血气方刚。历史长河,你依然闪耀,我对你的第二印象——厚重。

参观完你的小屋后,我们随即前往你最神圣的地方——革命烈士陵园,随行的教官提醒我们要保持安静,原本嬉闹的队伍严肃了许多。一切准备就绪后,由两位学生托举花圈,一步步地沉稳地前往烈士殿堂。当我们对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后,我们了解了许多烈士的生平事迹,据说原有十万多人参战,可知晓姓名的只有二万余人。对此,我深感惋惜。山顶上有邓小平同志亲自题赠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世人来到这瞻仰革命烈士,对你的第三印象——重情重义。

瞻仰之后,我发现了众多别校学子以他们的独特方式表达着对先烈的敬意。我们如今的幸福不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创造出来的吗?处在幸福时代的我们,要心怀感恩,我们可以不用华丽的辞藻来表达,但至少要永存心间。老天都是有情人,我们刚走下109级台阶后,它便以大雨滂沱的方式,以雨声的赞歌,向他们致以寂静的问候。我们在归途中,雨渐渐停了。

你似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楚楚动人,又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回往过去。纵使时间流逝,你仍是那么美,充满温情,你,就是井冈。

成长之路

新高一竞赛班 陈怡君

6月7日早上六七点的太阳已经开始显现它的威力 ,我背着行李,走进集合的队伍中,在校门口合影之后上了大巴。那种熟悉的晕眩感再一次侵袭过来,晕车贴也没发挥什么作用。我实在是不愿意去,晕车太痛苦了,况且又不是没去过。

但是,这三天两夜的井冈山之行,却与以往去井冈山的经历不同,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解说员动听的语调仿佛将我们带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我听到了之前没听过的细节,,在革命烈士陵园中,听着一位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十九岁”“二十三岁”“二十七岁”“十六岁”……我的心被深深震撼,对那些勇猛无畏的少年、青年深感敬佩,也对敌人的残忍罪行感到愤怒。在水田里,挽起裤脚,犁田、插秧,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一句餐前训导:“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重走红军路。

刚开始,走在水泥路上,同学们谈笑风生,不以为然,而当写着“重走红军路”的牌子出现,指向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时,我还是充满乐观:“这可是当年红军的挑粮小道,一大队人马,挑着粮食都能走过去的路,肯定不会很难走。”然而事实却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前一天刚下过大雨,山间雾气重,路很滑,原以为最安全的石块,踩上去才发现上面长满青苔,是最容易“送命”的地方。路还没走到一般,气温不高,本来是比较凉爽,我却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汗如雨下,再看看同伴们,也都无一例外的狼狈不堪。

然而,“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我们已感到困难,下山就更是艰险了。一个个“战友”都滑倒了,我也没能幸免,一不留神踩上一块石头,我本能地往后面一撑,还好,没有摔得很难看。“同学们注意脚下,尽量靠着山体前进!”教官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我不禁探身看看外面,只见雾气升腾,缭绕在群山之间,若有一轮火红的太阳拨开云雾,冉冉升起,定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说不定红军当年真的看到了这幅象征着胜利曙光的画呢!

互相搀扶着,我们终于下了山。回望着这座山,回想起那有惊无险的一幕幕,我不禁想到当年红军翻山越岭的画面。这座山在当年翻过的山中并不算最陡峭的,而且山路并不是现成的,战士们还要艰难地开路,在当时,山上也一定有很多毒虫野兽,除了这些,红军战士们还过草地、翻雪山、越沼泽……那该多么艰难?他们日复一日地走着,走着,走向了全国解放的胜利之路,走出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直到这时,课本上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语句,才真正在我的心中活起来,我才真正感受到如今幸福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我想向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红军战士们,郑重的道一句:感谢!

生活是什么

——井冈山研学有感

新高一竞赛班 罗天翊

生活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回答: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工作,是充斥着学习、作业的工作日和假期,是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却只能换来微薄薪水而维持的生计,是面对上司的责难忍气吞声的日常。这,是生活吗?

在我看来,生活是什么,取决于个人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态度。有的人抱怨生活的艰难,感叹学习的劳累,并将自己和他人比较:为什么他那么快乐、自在,而我要生活得如此憋屈?也许他们会将原因归结在运气,智商,长相等诸多因素上,但其实只是因为那些人会乐观地面对人生罢了。《为学》里曾提到蜀地有二僧,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贫穷的和尚与富有的和尚都有去南海的愿望,但贫穷的僧侣去了南海后,富有的那位也一直没有去,在贫穷的僧侣回来后,他向贫穷的僧侣询问为什么他没有钱财却可以去到南海,贫穷的僧侣答道:“因为我有一颗向往南海的心,所以我直接踏上旅途,沿途化斋,才得以实现梦想。”富有的僧侣比贫穷的僧侣更有去南海的条件,而他之所以穷其一生也未到达南海,是因为他总是在顾虑。他对沿途安全等问题的担忧,大过他想去南海的渴望,他没有办法乐观地直面人生。这同样也像我们在井冈山学到的那样,人民为什么要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因为他们有在黑暗统治中对光明的渴望。这激励他们乐观面对生活,所以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需要乐观地面对生活。

那么,生活只需要乐观面对吗?当然不是,生活同样需要我们拥有“团队”和“个体”的意识。团队意识指在一个小团体乃至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团结,这也是现今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在我国古代就有所体现,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先秦军队攻打东晋,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东晋军队众志成城,大败人数明显处于优势的先秦军队,也奠定了以后南北朝的格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苻坚其实在军事上极占优势,但他却输给了当时羸弱的东晋,这就是团结的力量。那么为什么又要强调个体呢?因为在团队中要有一个领头人来确定团队的方向,同时每个人都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来保证团队的成功。团队的成功促使个体的努力,个体的努力累积得到团队的成功。在井冈山的研学过程中,“排头兵”的故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在打了败仗的情况下,我们的毛主席当了这个“排头兵”,敢为人先,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在对我军极为不利的境地下扳回一局。毛主席用他的举动诠释了他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团队意识和个体意识的重要性。

除了团队意识、个体意识,乐观精神外,我们还需要具备什么呢?我想我们还要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周易》中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行为规范上,都要做到自强不息。这样才能对未来的自己说一句:“我尽力了,我努力过,我不后悔。”在中国红军的长征途中,有很多人是靠信念支撑下来的,靠着信念,克服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冲破重重关卡;在曾经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红军战士们也是靠着必胜的信念,走过红军小路,一点一点将粮食穿越山峰运往基地;在井冈山围剿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不也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吗?“待到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他们不都在为祖国光辉的未来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吗?只有坚定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奋斗,才能看见自己梦想的曙光。

在抱怨生活的同时,想想那些为你的生活努力奋斗的人,想想那些为你现在安全安逸的生活英勇牺牲的人。我们需要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在学校舒适地学习;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稳定生活。所以我们要用行动感谢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去认识、去学习现在的世界。让我们向这些默默付出、英勇奋斗的人们致敬!

井冈山研学记

新高一竞赛班 刘斯宇

三天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我们告别了井冈山,可它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井冈山之旅,是在端午节。得知这个消息,我们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早上乘坐大巴,来到井冈山研学村,天还下着蒙蒙细雨,空气十分清新,使人身心畅舒。分好宿舍,穿上红军装,编团整队后,我们出发前往茨坪。

在茨坪吃过饭后,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至今还记得那几句餐前训导:“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饮食约而精,长者先,幼者后……”我认识到红军的节约和慷慨。

来到博物馆,早已人满为患。在博物馆里,映入眼帘的是东方日出,它预示着共产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我想起了毛泽东同志说过的“星星之火,可以火燎原”。随着解说员的进一步讲解,我们了解了朱毛会师的历史。朱德的扁担的故事,还知道了反动派那令人发指的行为。我被共产党人顽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

出了博物馆,雨又开始滴答滴答地的下。我们穿上雨衣,徒步前往井冈山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的庄重,足以使每个人都保持肃穆,走进纪念馆,献上花圈,我们以三鞠躬和无声的默哀,来缅怀革命先烈,向他们致敬!若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怎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走上二楼,镌刻着的是一座座有名烈土碑和无名烈士碑。在井冈山,共有一万多名战士连姓名还没留下就牺牲了。这让人多么沉痛啊!走出纪念馆,雨下得更大了,仿佛在以自己的方式向先烈致敬。

经过一晚上的休整,次日,收拾好行装,我们走上了红军曾走过的小道。起初,我本以为只要走一小段就可以了。谁知道,竟走了二三个小时。走初道上,到处都是枯枝烂叶,再加上头天下雨,泥宁湿滑,真是让我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可能滑倒,基至有可能滑下山腰,真是步步惊心。同学们都十分小心谨慎,一开始还能快速行军,但后来就只能慢慢爬了。时不时,还有人摔跤,屁股着地,弄得一身的泥。而我,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每过几分钟,我就要滑倒一次,上斜坡时,必须扶着团旗才不会倒。连读几次,我就被折磨得体力不支了。只见大家都爬得汗流浃背、心惊胆战、叫苦连连,抱怨着天气。而教官却一脸严肃地说:“难道红军就会因为下雨而不走了吗?”哦,是的,不会!我们现在吃的这一点苦算得了什么,相比红军,还不是小菜一碟?想到这,我又振作精神,慢慢地“爬”,尽管困难,但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我们到了山顶。

下山之后,站在山脚,仰望群山,由衷地感到震惊:红军在这峰峦起伏的群山中连续行军,该是多么艰苦啊!

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借他家的厨房做红军餐,我负责拔鸡毛,收拾鸡毛看似简单,但当我收拾好起身的时候,颈椎和肩膀都是痛的。来到灶房,有的在切菜,有的在炒菜,都忙得不可开交。整个屋子里都烟雾缭绕,让人忍受不了。看来,父母每天做菜是多么不容易啊!正如饭后负责炒菜的罗森同学说的那样:“我们平时应该多帮帮父母,可以为他们做几次饭。”休息了一个中午,我们返回基地。下午的路很平坦,但十分漫长,听教官说,要走十几公里。在经历了又一次的艰苦行军后,在六点多钟,终于又回来到了研学村。一个字,累!

第三天主要是体验农家生活,我们溜索、划竹排、磨豆腐、打糍粑等活动,还去进行了插秧和犁田。插秧时正出着太阳,阳光炙烧着大地,好像要把一切生物都烤干。一脚踩进泥地,脚下软绵绵的,却又有几块石头硌脚,走起来很难受,更何况弯下腰来插秧了。经历了这一切后,回到基地,吃过午饭,就要挥手告别了。

坐在车上,仔细回想在井冈山的点点滴滴,感触颇深,我学到了井刚山精神。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好好学习井冈山精神,发奋图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井冈精神,永驻心间

——井冈山研学有感

新高一竞赛班 彭浩

正逢端午,我们也踏上了去往革命圣地井冈山的路,去探索一个世纪前革命先人留下的足迹,去寻找那永垂不朽的井冈精神……

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越过无数座山脚,穿过数座村庄,我们终于到达了此次研学的大本营——井冈第一村下七。我们的研学之旅正式开始。

第一站——行车茨坪观历史

收拾好行李后,我们就上车前往那毛主席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茨坪。

中途,教官还给我们讲述了“排头兵”的故事,我被深深震撼了,我无法想象当时革命烈士们是有着怎样坚定的决心和执着的信念来投身中国革命的。

到了山顶,已经将近十一点了,我们便踏上了吃饭的道路,吃饭前,教官给我们念餐前训导,这勤俭节约的精神,正是井冈山文化的一部分。

我原本以为就餐会很家常,然而我不料,也想不到吃饭竟会如此守规矩——需要听教官的命令方能开饭,用餐时还不许大声讲话,坐姿必须端端正正等。

刚吃过饭,就下起了大雨,前一秒还是万里无云,后一秒就大雨倾盆,井冈山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

我们就这样冒着淋雨的风险前往井冈山博物馆,馆中各种展览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历史的产物不禁让我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以及胜利的来之不易。

果不其然,刚出馆,又下起了大雨。这雨也许已经被井冈山赋予了某种情感,对革命烈士的哀痛便油然而生。

第二站——重走山路访红军

第二天,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前往一条革命小道,相传是毛主席走过的山间小路。

因头天晚上下过雨,所以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鸟鸣声格外悦耳,花草树木是那样的怡人,但因为路滑,不易行走,本来半小时的路程却变成了一个小时。

我伫立于山顶,脚下便是万丈深渊,我想要大喊,可是接连的呼换声将我止住。赞美我所看到的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下,到底埋藏着什么东西,使得当年红军誓死捍卫它?

此时此刻,山间是凄冷的,然而我的心早已沸腾。

第三站——徜徉田间寻欢乐

第三天,我们到了大本营的体验区。在这里,我们能领略到溜索的刺激,乘舟度河的魅力,田间嬉戏的乐趣以及口中粮的来之不易……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感情,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勇于探索,敢于尝试,那才是“真知”。

井冈精神,让我感慨万千;井冈精神,让我领略人的真善美;井冈精神,让我知晓胜利的不容易;井冈精神,让我知道: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

END

指导教师:谢宜金

主编:谢宜金 肖慧珍

郭建平 钟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