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红旗渠之行有感

公众号- 民革益阳市委会  2021-12-27 11:13:44   870 阅读
微信截图_20211227111205.png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观看过《红旗渠》的纪录片,大致还记得起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得知民革益阳市委组织的红旗渠专题学习,欣然报名。

开始还有点质疑,不会是借“红色”之名,行旅游之实吧。几天下来,完全证实了我的多虑。完全是按照之前定好的培训计划实行的。

形式多样,有现场教学,有精准扶贫点调研,听讲座,观话剧,看记录片。生动、深刻,我们一行人都深受教育、被林县人民的红旗渠精神深深地感动到了。

林州的最后一天上午,在红旗渠干部学院观看杨贵事迹的教学片。杨贵同志颇具传奇色彩,只读了几年私塾,14 岁参加革命队伍,15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 岁当区长,解放战争中负过伤。24 岁任安阳地委办副主任,1953 年夏天,带着一个工作组前往林县,协助林县县委开展春耕春种工作。就这么个穷山恶水的地方,1954 年,组织上又把他派过去,26 岁就担任县委书记了。

在林县工作期间,他率领林县人民,兴修水利,历经数载,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改变了贫瘠山区林县十年九旱的面貌,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这之前,有毛主席的接见和表扬,这之后又有周恩来总理的向国际友人的推崇,还有邓小平带到联合国大会的《红旗渠》放映。

央视主持人张泽群采访时,他讲述了自己关心群众疾苦的一些故事。其中有一则是:得知蹲点的村子里,有位老大娘想儿子,出门在外不能为她买回她想吃的羊骨架时,杨贵亲自起早,骑着自行车,跑到县城去给买回来。身为一名县委书记,真正的能想到百姓疾苦,牢记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没有丝毫的“官”气。不由得让人敬佩赞叹。

还有,因为三年自然灾害,中央为了“纠左”提出“百日休整”,谭震林书记下来检查工作,在安阳地委召开的会议上,杨贵没有屈服于当时的政治压力,不同于开头发言的几位同志违心地做检查迎合上级,而是实事求是地把林县的实际情况做了汇报,据实汇报了不能全部停工休整的理由,另外的十多位县委书记会后都感谢他的挺身而出。会后,谭书记派出的工作组到林县的调查结果,也都证实了杨贵的实事求是。在那个“左”的年代,做到这点不容易。

十年修建,红旗渠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达到 1520 多公里。人们削平了 1250 个山头,打通了 211 个隧道,挖土石方 1818 万立方米,特别是,修渠工程总投资 6865.64 万元,上级拨付资金仅占 14.94%,林县人民群众自筹了 85.06%。

见过这样的难,想必今后再也不会轻易言“难”了。

几天的学习中,从与接待我们的教学助理小郭老师闲聊中得知,近些年来,受环境影响,位于上游(浊漳河)的取水点,水量减少,红旗渠的功能也有很大下降,季节性地还是在发挥一些作用,加上其他水源的替代,红旗渠的实用功能已不如前。但是,这种通过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确定已经在林州人民心中扎根,世代相传,由此带来福泽后世的精神和教育作用,现在以及将来,都给当地创造了巨大的有形和无形的财富,现在接待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红旗渠干部学院”,就是一个极好的实例(去年接待 5 万,今年预计 7 万,创办 5 年有 14 万人到此参加培训学习)。如何利用本地优势,高效开发旅游资源,值得借鉴和学习。

我坚信,不管有形的红旗渠水能够流淌多久,那无形的“红旗渠水”——“红旗渠”精神,一定会像渠水一样延绵不绝,思想之甘泉激励人们的意志,滋润到更多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