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余年,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来到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感受伟大的红岩精神。相比少不更事,此次由公司机关党总支组织开展的“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作表率”红色教育活动给我心灵的触动更加强烈,唤起了我对理想信念的关注和追寻。
10月15日,渝新能源公司机关党总支组织20名党员干部赴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开展了一次“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作表率”红色教育活动。
歌乐山下,郁郁葱葱,风景如画,清风徐来,犹如万籁齐鸣,胜于鼓吹。殊不知七十年前,这里却是令人谈虎色变、阴森恐怖的人间炼狱。多少革命志士被关押于此受尽欺辱,多少革命先驱被折磨屠杀。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一片用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集中营里的环境十分恶劣,流传于渣滓洞的顺口溜“吃的是三多饭,睡的是一脚半;住的笼笼屋,穿的叉叉服”,便是最好的诠释。革命先烈在此受尽了种种酷刑,老虎凳、竹签子、狼牙棒……。当讲解员讲到最恐怖最残忍的酷刑披麻戴孝时,眼里闪着泪光。种种酷刑惨绝人寰、令人毛骨悚然,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党员的心灵。特别是刑讯室里的那些刑具,那狭小的监房,令人不寒而栗,仍能感受到当年的血腥和残酷。当然,除了种种酷刑之外,敌人还在内院墙上写上了用来软化革命者意志的标语,企图用高官厚禄、金钱美色、“自由”等糖衣炮弹来瓦解革命者的信仰。个别意志薄弱、信念不坚定的,选择了背叛,乞求了“自由”,成了革命的叛徒。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呢?正如革命先烈写下的壮烈诗歌所展现的那样“铁的棍子,木的杠子,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正像江竹筠烈士用生命诠释的那样:面对敌人的多种酷刑折磨,她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就算一次刑讯中昏死了3次,醒来仍坚定地说“竹签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敌人从革命先烈那里“挖出来的,也只有那又热又红的心肝”。留下的却是革命志士们在铁窗里威武不屈、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崇高形像和伟大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重庆解放黎明前夜,国民党反动派溃逃前仍未放弃对革命的破坏,其兽行更加丧心病狂,企图掩盖其罪行,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志士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屠杀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重庆“11·27大屠杀”。革命志士们以“沥尽肝胆为中华”、“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崇高胸怀恨饮枪弹。他们虽来自五湖四海,却用生命坚守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虽饱受折磨、历尽苦难,却坚守初心;虽年龄各异,却在血雨腥风中用生命诠释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荣使命,为今天伟大的“红岩精神”铸就了震撼人心的内涵!七十余载,恍若隔世。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复杂而严峻的,“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有所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我们一定要将“红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当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把“红岩精神”与理想信念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铮铮铁骨红岩魂,革命志士的光辉形象与伟大精神永不磨灭、与世长存,他们用生命诠释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依然熠熠发光,不断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有为的时代新人!“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肃立在大型群雕《浩气长存》前,脑海里回响起《红梅赞》的乐曲声,仿佛山间草木也传承着红岩精神,阳光普照下显得更加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