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赴河北党史教育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公众号-民革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  2021-11-05 09:55:07   1971 阅读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还活着

——河北党史学习之旅随想


微信截图_20211105095444.png


文艺支部党员韩辰辰

十月,丹枫万叶,秋色正潇洒。

在梁鑫华主委、金晓萍副主委的有力领导和精心安排下,作为民革青年党员,我幸与良师相伴,得益友同行,参加了此次河北党史学习之旅,先后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唐山大地震博物馆、培仁教育记忆馆等地,从中汲取不忘初心的前进力量,经两天一夜的学习,稇载而归。

初到李大钊纪念馆,八根功绩柱映入眼帘,它们代表着李大钊的八大功绩:“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门前的三十八级台阶,则代表着李大钊同志走过的短暂而辉煌的三十八个年头。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与其他19位革命者慷慨赴难,用鲜血捍卫了革命的信仰。在狱中,李大钊同志回顾自己的革命生涯时这样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他为了实现理想,“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瘁力以成之”。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他坚持真理,处己以约,待人以诚,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同志一生光辉的写照。李大钊同志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而且以他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的品质,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行于纪念馆,如穿梭在历史洪流中。我数度热泪盈眶,只因那些历史瞬间令人动容……九十五年过去了,先驱手中革命的火种依然荧荧,生生不息。正如当年李大钊所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带着对唐山地震罹难同胞、对抗震救灾中捐躯的烈士们的深切悼念,带着对英雄的、崛起的唐山人民的崇高敬意,我们乘车从乐亭来到唐山大地震博物馆。

唐山地震,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重大的灾难之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唐山这座工业重镇瞬间夷为平地,23秒内造成的惨烈,世所罕见,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迅速从废墟上爬起来,站起来,强起来。历经原地重建、恢复生产、城市崛起,完成了涅槃重生的蝶变。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调研考察时指出:“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生生不息。四十六年来,唐山抗震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这样的精神,引领我们在每一次面对困难和灾难时,凝心聚力、携手向前。

走出唐山大地震纪念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痛、欣喜、激昂……我尤其联想到,近十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防灾减灾、社会治理能力都在持续实现巨大进步,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逐步增强,基层应急指挥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逐步提高。这与我国综合科技能力的提升分不开,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和科技助力防灾减灾分不开。

有数据显示,1976年唐山地震,确定震中位置需要花费数天时间,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知道震中位置和震级是在地震发生的一个半小时后。而近年间,我国的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从2017年的5分钟提升至2019年的2分钟,自动速报精度相比2018年也提高了22%,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应急管理部挂牌,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先后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从改革初期各种职能和力量的“板块整合”,逐步走向“有机融合”,从灾后救援向防范救援救灾全过程参与转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一步完善有目共睹,它筑牢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护墙”,令我们心中的安全感倍增——我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

培仁教育记忆馆之行,我们重点参观了如今藏身于培仁里居民区的百年传奇女校“培仁女中”。它是经历唐山地震后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建筑之一,最早可溯源到1911年。从仁爱孤儿院到贫民学校,再到解放前河北省私立的培仁女子初级中学,它是冀东地区唯一一所完全女子中学,可称为“冀东地区完全女子中学的鼻祖”,是唐山近代工业蓬勃发展时期的产物。在参观完培仁教育记忆馆后,我们结束了两天一夜的党史学习之旅,返回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我为这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而激动,也为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今天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光明,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奉献、与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些红色过往,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是生生不息的力量,必将给现在以启迪,给未来以昭示。

作为民革党员,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道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思想站位,积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立足本职,“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我深深的相信,回顾百年党史,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还活着!

随民革朝阳区委赴河北党史学习随感


image.png


第四支部党员刘峻

10月17日至18日,民革朝阳区梁鑫华主委和金晓萍副主委等领导带队,各支部、专委会主要领导及青年骨干力量赴河北乐亭及唐山学习党史,本人有幸随队学习。

此行的第一站是李大钊纪念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李大钊不仅是我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也是国共合作的主要缔造者。他一生忧国忧民、传播马列、探索真理、指导革命,培养出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革命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出身贫苦家庭,即便在享有优厚待遇的情况下,仍然心怀救国之志,倾家纾难、资助革命,甚至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先烈崇高的人格永远值得学习和铭记。

离开李大钊纪念馆,驱车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无论是镌刻着24万罹难同胞姓名的纪念墙,还是地震博物馆中灾后场景复原及影像资料,都深深地震撼了我。

唐山作为北方工业化重镇,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而这场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的灾难,虽然给这座城市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在党和国家的统筹领导、唐山人民的携手互助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新唐山在短期内迅速重建,经济总量在河北省内遥遥领先,2020年度GDP约占整个河北省的20%。

参观完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心情十分沉重同时,也不禁被中华民族患难与共、团结坚韧、勇于克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在缅怀遇难同胞的同时,我们更应铭记苦难、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珍惜生活、奋发向上。

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是有110年历史的唐山培仁女子中学。培仁女子中学1941年前都是冀东地区唯一一所完全女子中学。校址历经战争、地震,在政府的重视下,得以修复保留,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而教学职能也由唐山市第十一中学承继。门楣上的“学高身正”,良好的诠释了培仁中学对待教育的准则。而培仁女子中学不仅见证了唐山发展变迁,也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两天一夜的参观学习,使我被革命先烈无私奉献和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所震撼、感染和鼓舞,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只有不断为党和人民建言献策,才能不负前人,也不枉区委此次河北之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