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7月31日,由团省委与中山大学岭南学安排的遵义苟坝红色游学之旅(苟坝会址、茅台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大捷纪念馆等),带给我们的启发非常多,收获非常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导权就是主动权,让最懂得炮火妙用的人指挥调度
中国革命早期,基本都是学习共产国际苏维埃模式,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从最开始依靠工人阶级在大城市起义,失利后自主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西征。中央红军的西征之路,极为艰险,失败不断,减员严重,疑惑丛生,人心不稳。在这种大背景下,遵义会议的召开,彻底解决了由共产国际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但水土不服的问题,由熟悉国情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事业。如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其战略安排就是为了“进滇入川”,调动滇军,吸引国军,最终跳出包围圈,从此掌握主动权。这种战例,相信当时的共产国际派驻军事代表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出来的!究其原因,就是不懂国情、军情、民情,没有认识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应用!
同样,我们今天经营企业,固然要借助外脑及外部资源,但绝对不能将经营主导权和关键战略决策权全部交出去。因为借来的灯点不亮自己的心火,只有自己才有足够力量彻底解决经营、发展与竞争问题。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者,他必须建立起从上至下层层负责到位、个个胜任的授权赋能担责体系,又必须建立起从下至上层层坚决完成任务、全面配合战略的执行体系。一把手的作用,不仅在于其本人的战略决策、战略布局不出现大的偏差以及在出现偏差时具有极强纠错能力,而且更在于正确的用人授权和督察推进。这两者结合起来,组织就会强大。自己的路,最终必须由自己走。外脑及外部资源,就像老师一样,它们永远不能替代组织内生的力量。也只有内生的力量,才能真正指挥炮火,并让炮火创造最大价值。
二、大原则就是大战略,对成败得失的总结及反思态度决定了命运
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对过去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深刻反思与全面总结,系统梳理了政治组织以及军事领导机构与管理原则,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为代表的领导三人组,代行军事行动指挥权。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企业经营者的启示是:主要决策参与者的旗帜必须鲜明、立场必须坚定,不能在关键时刻做老好人与和事佬,错了就要说错了,不能错了还讲英明神武,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守大原则就是组织的核心大战略,实事求是是关键。领导集体对过往成败得失的态度及认知,对企业组织未来的成败得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领导的价值所在)。作为企业组织的高层经营者,必须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关键领导班子的打造,极为重要。
三、活学活用民主集中制,走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认知盲区
遵义会议后的决议及安排,充分体现出了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毛泽东同志的政治素养、领导才能、军事决策及指挥能力非常优秀,而且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领导组织的威望。在这次开放的民主集中会议上,毛泽东就是通过选举进入了核心领导集体。这一次民主集中的决策,是中国革命事业非常重要的决策,对中国革命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施民主集中制时,我们不能将这种体制机械地理解为“少数服从多数”,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通过举手表决裁定重大事项”。科学地实施民主集中制,应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实施真民主和倡导充分民主,通过广泛讨论形成初步结论;第二步是核心领导集体进行小范围、深层次探讨。只要用得好、用到位,民主集中制就是建立共识、共同行动、共同奋斗、共同追求的卓越体制。
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因为第一步就走歪了,搞的是假民主和片面民主,与会人员不敢说真话、不敢谈问题、不敢揭伤疤、不敢谈痛点,唯领导权威是众,没有担当,没有原则性。然后是对集中的理解没有到位,以为少数服从多数就是集中。实际上,集中的目的,让最有水平、最有能力、最有担当的少数人做最本质的分析及决策。
四、自觉肩负起战略重任,以心系组织前途命运的姿态做到位
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地位是逐步确立起来的,经过了无数次实践考验才成为真正的领导班子一把手。在遵义期间,毛泽东在攻打打鼓新场的集体决策中是少数派。他为了捍卫自己的正确主张,宁愿不当任命才几天的前敌总政委。当组织在会上正式免去其职务,他没有选择抱怨和放弃,而是夜晚挑着马灯去找当时的领导核心周恩来、朱德等商量,详细分析大局和决策的得失利弊,最终争取到了正确主张得以实施的机会。在这个关键决策上,毛泽东做到了既要公开据理力争、摆明立场,同时又讲究沟通艺术,成为主动的事实引导者。
事实上,参观了毛泽东诗词馆之后,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伟人的七十多首诗词大作,每一首大作基本都体现了“志在高远、志在进取、志在指引、志在攻坚、志在胜利”等积极要素和大无畏精神。诗词最能反映人的本性,最能体现情不敢当追求。在数千年的历史伟人群体中,有毛泽东这样胸怀、才华、视野、担当的,实属罕见。
“上梁一定要摆正,下梁就不会走样。”具体到今天的企业经营里,作为核心决策参与人员,高管们不能因为正确意见被忽略就持消极态度,会议中可以暂时性妥协及服从,会后应该注意沟通艺术,将得失利弊进行科学推演,说服关键决策者以及关键执行者。当然,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创建好“能够涌现可以承载、担当大任的领军人才”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获得广阔的才华施展舞台。
五、坚定组织核心价值观,在大得大失的是非观上持续提升思想认识
陈守刚教授介绍了长征过程中的很多生动故事,如湘江战役陈树湘、过草地细节等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先辈们之所以能够带领和推动中国革命事业走向成功,关键是他们对于组织的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对困难挑战的不断跨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较少关注个人得失,从不贪图享受,更多是关注组织及革命事业的前途命运,更多是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如红34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大部队流尽最后一滴血)及家庭的幸福。正是因为这种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跟着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走,最终走向了光明和伟大。
今天,我们要想将企业带入持续经营、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加将组织建设、干部建设与文化信仰建设,必须让更多人确立“先有付出、后有成功;先有创造利润、后有分享收益;先有提升能力,后有持续超越;先有团结统一,后有伟大成功”的思想认识,做好吃苦攻关的准备,绝对不能养成“看见大洋才打仗,看见大洋才冲锋”的坏毛病。与此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利益分配、资源配置和政策机制的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因素,要抓住关键矛盾和主要矛盾,尤其要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统一战线以及支部建在连上等做法,一步一步夯实经营基础与胜利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沿着革命先辈足迹的学习,我对“治国、治军、治企、治家、治人(己)”有了更加融会贯通的理解。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不断战胜困难、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奋勇前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这种成功的战略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经营管理企业,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愈用愈新、愈学愈多的宝藏,而且这是在西方现代商学院里永远都没法学到的最高鲜活智慧。
“遵道行大义,自强永不息”。这个秋夏之交,赤水河碧流悠悠国酒飘香,娄山关上峰峦叠翠艳阳高照,苟坝村夜晚提马灯重走光明路,遥想诸般当年红色往事,极欲知晓成败得失规律,仍是“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便是天下最大的大义和大道,更是久经历史考验、颠扑不灭的真理。我们经营管理企业,同样不能背离这条大规律和大原则(就是要想方设法得到投资者、管理者、执行者、经销商、供应商、用户以及社会公众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