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参观沂蒙革命老区红嫂纪念馆有感

公众号- 新华晚晴  2021-11-02 10:15:05   6620 阅读
image.png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参加了一次红色之旅,赴山东省沂蒙山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红嫂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红色血脉的洗礼。

走近红嫂纪念馆,“弘扬沂蒙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大幅标语十分醒目。纪念馆座落在群山环抱的一个仍然保持着抗战时期原始风貌的古村落里。馆前广场上耸立着“红嫂纪念碑”,碑顶的红色五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纪念馆入口处有一块巨石,一面是毛主席语录:“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一面是习近平总书记金句:“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微信截图_20211102101443.png


这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人民群众而且是妇女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它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红嫂精神,充分体现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大爱情怀。红嫂正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革命精神的彰显。

在“红色沂蒙山”纪念馆展览序厅,图文并茂再现了抗战爆发后,毛主席作出了“派兵去山东,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纪念馆的10个展室展示的都是红嫂事迹。讲解员的讲解及图片实物场景,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其中3个人的名字和事迹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一个是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展室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乳汁相救至圣至爱;肝胆相照报国保民”。


image.png


故事发生在1941年11月的一天,大批日伪军包围了八路军山东司令部,在突围中,一位八路军小战士负了重伤,被明德英救起包扎好伤口。两个日本鬼子追到庄里,问奶着孩子又是哑巴的明德英受伤的八路军往哪里跑了。她用手指向后山,等这两个日本兵走了,她赶紧将生命垂危的小战士藏到村后空坟内,并打破封建思想,将乳汁一滴滴滴入战士口中,后又倾其所有让伤员在她家养伤10多天。


image.png


第二个是“沂蒙母亲王换于”。她1938年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她家是红色堡垒户,罗荣桓、徐向前等高级领导都曾在她家生活工作过。她冒着生命危险创办战时托儿所,共抚养了42名孩子,年龄从出生3天到七八岁,都是八路军和烈士的后代。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孩子都曾在那里生活过。陈毅元帅曾深情的感叹:我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image.png


“沂蒙大姐李桂芳”的故事更是感人:在孟良崮战役中,军队要过河,要求妇救会5个小时内架起一座桥,当时青壮年全到前线去了,只留下老、妇、幼。李桂芳动员妇女将家里的门板卸下当桥面,人站在水中当桥墩,用双肩架起了一座人桥——“火线桥”,有的妇女当时还怀着身孕,战士们不忍心上去,她就大声喊道:“快过!时间就是胜利!”部队首长特别嘱咐战士:“轻点!轻点!”当战士们全部过河后,妇女们在水中冻得直打哆嗦,有的甚至造成终身不孕。

这些革命老区的妇女,在抗战最艰苦、八路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胜利,她们拿出仅有的粮食献给子弟兵,扒下房屋上的干草喂军马,她们甚至为保护革命烈士的后代而献出自己的骨肉,为保存一封烈士的遗书而毁家无悔……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奉献之歌。这些鲜活的党史故事,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含义。


image.png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她们?是对党的忠诚,是信仰的力量!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每一名党员都要赓续红色血脉,铭记初心使命,忠诚、敬业、奉献,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