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6月,在分公司党委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去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党史教育培训学习。两天紧张而紧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先后瞻仰了杨家岭、四八烈士陵园、枣园、宝塔山和梁家河等地方。我们的思路也随着参观路线由红军长征、陕北会师、第二次国共合作到七大召开、解放战争,直至解放后习总书记到梁家河开始知青岁月,时间跨度大、内容涵盖多,也让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延安革命建设时期,生产生活物资匮乏,来到延安的革命先辈们无不是一手拿锄头、一手干工作,连毛主席也亲自开辟一块荒地种植蔬菜,延安鲁艺学院的师生们是在一边解决温饱,一边学习和创作文艺;所有来到延安的革命先辈们都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为能更有效发动和组织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延安时期产生的文艺作品,无不是带有鲜明民族抗争底蕴,含有深深“泥土味”接地气的作品。正是在这样边生产、边战斗的环境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得到了更好的党性锤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形成并伴随我们的党走向解放全中国的舞台中央。
走在延安窑洞里,看到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刘少奇同志都是书盈柜橱,理论、思想、政治、经济、社会、人文比比皆是,我们的党是一个学习型的政党,从我们党开创和建设之始,就把学习作为党员必须坚守的信条,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战争烽烟中,仍然手不释卷、笔耕不辍,更是体现了我们党的品格。在党的不断集体学习、思考中,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为我们党完成解放事业,领导人民开始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指导。
观摩着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曾经工作和生活7年的场景,看着那旧式的土炕被褥,曾经“珍贵”的氯氯粉,完整的沼气池,完好的面粉机,亲身体会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所经历的从不适应、不安心到踏实工作、为民办事,仔细体味了这其中转变的原因,感受了习总书记找寻“初心”的艰难历程,体会了为民办事情感的升华,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开展教育学习,一是重走延安路,重新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感受窑洞生活,重温艰难困苦的时代记忆,使自己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了新的体会。二是再进梁家河,体会习总书记找回“初心”之路,为民造福之路,让自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个字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继承延安精神,在我们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更加忠诚敬业、勤奋踏实,用良好工作业绩回报我们的公司和全体职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