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有感

公众号- 中软党建  2021-09-17 10:40:42   942 阅读

4月28日至30日,我参加了北京管理软件进修学院总支部组织的为期三天的“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本次红色教育活动,感慨良多,收益匪浅。


image.png


延安,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多年来,只是从书本、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媒体中了解它的光辉的历史、了解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伟大贡献。一直以来,总想着有一天能踏上延安的土地,感受革命圣地人民淳朴的民风和崇高的风范,终于,在党总支的组织下,亲身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传统再教育,亲身体会革命圣地的风土人情。


微信截图_20210917104004.png


本次活动,参观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方,并观看了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一个个革命旧址、一张张反映历史瞬间的珍贵照片、一件件宝贵的历史文化,让我深刻的理解并感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延安精神。

延安,只是陕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土地贫瘠。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城,却处处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闪照了伟大的光辉,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1931年以后,在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的领导下,在陕甘宁边去和陕北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是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使这里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至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这段时期后来被称为“延安时代”。

中共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期间,留下来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这些看起来很平凡、甚至有点土的地方,正是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王家坪、枣园等革命遗址,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这些遗址,得到了后人很好的保护和修缮,体现了新中国人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缅怀和纪念。很多旧址,现在看起来,非常的狭小、简陋、阴暗,甚至无法住人,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伟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以雄才大略、怀揣天下苍生的气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一个个小窑洞里、一盏盏煤油灯下,革命家们写下了一篇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著作,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础、培育了永放光芒的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继承、发扬下去。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惜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我们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image.png


通过这次红色基地再教育学习考察活动,更加坚定了我“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定和意志,我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永远坚定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生活必将越来越好,伟大祖国必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