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工业大学 > 红色基地

大别山红色培训基地 -英山县英山革命烈士陵园

基地照片

基地介绍:

image.png

英山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大道。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53280平方米,位于温泉城区中心地带。园内建筑有七层双六棱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等。

2005年被国家十三部委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百家经典景区。

建陵历史

英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7年英山成立第一个党支部,1930年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革命战争年代,英山有10万多人参军参战,为革命输送了五个团的兵力,开展了无数次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牺牲了2万多优秀儿女。红一军、红四军、红十五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先后在这里发展壮大,并以此为革命根据地浴血鏖战。红四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诞生,红二十五军自此北上长征,新四军以此为坚持抗战的游击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被授予“抗日模范县”。刘邓首长指挥部队以此为后方迂回穿插浴血鏖战在大别山区,英山曾三次建立辖管10多个边区县的中心县委,被誉为“三十年红旗不倒”和“血染红土三尺深”的英雄土地。鉴于此,1956年国家民政部门特别批准在鄂皖八县之中的英山,修建革命烈士陵园,以慰大别山区腹地数以万计革命先烈的英灵,以激励大别山区人民世世代代继承先烈遗志,将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建筑概况

image.png

烈士陵园整体依山就势而建,形成了“一塔(七层革命烈士纪念塔)、两馆(烈士纪念馆和陈列馆)、三亭(揭竿亭、曙光亭和御侮亭)、二碑(烈士纪念碑和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革命烈士墓群为主线的烈士纪念建筑物群,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园区苍松翠柏环绕,四季鸟语花香,游人如织,雄浑壮观的纪念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部分英烈

姜镜堂烈士(1903-1931):英山杨家坊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六霍起义和英山三·二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先后任中共英山第一任县委书记、工农红军三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三师政委、红一军前委委员、中共皖西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红四军十二师政委、皖西北特委常委、军事委员会主席、鄂豫皖省委委员等职。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10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

彭干臣烈士(1889-1935):英山落令河人,1923年入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参加东征作战,10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班学习,1926年回国参加北伐,1927年3月,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八月参加南昌起义,任南昌卫戊司令兼政委,1928年在上海协助周恩来同志举办军政干部培训班,1930年任中央军委委员,1932年春,彭干臣奉中央指示到闽浙赣苏区,先后任新十军参谋长、彭(湃)杨(殷)陆军学校教育长、校长等职。协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1935年在赣东北怀玉山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5岁。

电话咨询 24h 获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