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安徽红色培训基地-皖西烈士陵园

  2021-06-07 16:50:51   1250 阅读

微信截图_20210607165030.png

皖西烈士陵园 

基地简介

皖西烈士陵园 位于六安市区中心解放路路段,人民路西段的九墩塘畔,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商业发达。陵园占地208亩(其中陆地168亩,水面40亩),三面环水,风景秀丽。

2016年12月,皖西烈士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建园历史

皖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三大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徐海东、郭述申、程子华等早年人事革命活动和战斗过的地方。在中国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英雄的皖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先后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党为国捐躯。其中建国后被追认的在册烈士就达26000余名,涌现出许继慎、舒传贤、周维炯、刘淠西等一批革命英烈。革命烈士的鲜血洒满了皖西大地,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诗篇。为了永远纪念革命先烈,党和政府于1953年在革命烈士殉难重镇(今六安市)兴建了烈士陵园。

皖西烈士陵园真实地记录了皖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早在1922年,党就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组织。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后,党组织发动群众逐步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在皖西六安、霍山地区爆发六霍起义。此后不久,皖西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并与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连成一片,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正式形成。此后,党在根据地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包括革命法庭、政治保卫局在内的政法机构成为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中,一张标有红色路线的地图尤为引入注目,这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线图。

1947年六七月间,刘邓大军成功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逐鹿中原的光辉历程。2007年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共和国开国上将《洪学智将军生平图片展》于3月30日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隆重展出。全市人民十分关注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二座大型雕塑于4月4日顺利揭幕。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展示皖西地区的将军风采和他们的丰功伟绩,大型浮雕《将星璀璨》皖西籍108位开国将军塑像于2007年8月1日落成揭幕。同时,皖西烈士陵园区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著名烈士诗抄和社会名流留言,石刻、碑林也顺利落成。随着皖西烈士陵园的纪念建筑设施逐步完善和落实,它将进一步提高皖西地区红色旅游的发展。皖西烈士陵园的前身是皖西烈士纪念馆,1952年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各级政府筹集经费2万元,兴建了皖西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于1953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当时陈列着全省24位著名烈士及珍贵文物。其中有阜阳“4.9起义”的重要领导人魏野畴烈士,有中共安徽省早期领导人王步文、曹蕴真、刘淠西等烈士。

1956年-1957年先后兴建了3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祠,16米高的烈士纪念塔,悼念广场以及环绕广场的四层梯形护栏花墙,并在路边及空地栽植松柏等常青树种。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纪念馆重新布展,从皖西地区几万名在册烈士中选427名英勇事迹,资料齐全,影响较大(县、团级以上)著名烈士进行陈展。1989年皖西烈士纪念馆更名为皖西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建有烈士纪念塔、纪念亭、纪念祠、烈士事迹陈列馆、皖西籍108位将军事迹陈列馆、中国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许继慎烈士铜像、悼念广场等多处纪念设施。

从1952年建馆初至1980年,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征集革命文物活动,馆藏文件的数量、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建园以来,朱德、刘伯承、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蕴山、黄维、赵朴初等社会知名人士,以及前苏联、东欧、朝鲜、越南等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先后前来参观、瞻仰、题词、留言。

1989年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1年以来,陵园先后被民政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南京军区政治部、部参合肥炮兵学院、武警安徽省总队、皖西学院等多家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皖西烈士陵园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为“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上重要景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