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浙江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021-06-07 16:44:59   1354 阅读

微信截图_20210607164444.png

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基地简介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北麓的姚江之滨。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经鉴定属于61个动物种属。体现出先民的勤劳和聪明睿智。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四明山麓、姚江北岸。由两大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遗址陈列馆和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的以遗址考古现场重建、“干栏式”建筑复原及室内外先民生产、生活场景再现为主体内容的遗址现场馆,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文明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馆名。

历史记载

1973年夏天,当地群众在兴修水得时发现了这一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达4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的遗址。根据碳—14测定遗址第四文化层的年代距近约7000年。

1973年和1977年的两次考古发掘,合计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了骨、石、陶、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6700余件,还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稻谷、大批干栏式木构建筑遗址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农业、建筑、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起源提供了极其贵的实物资料,被学术界公认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该遗址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主要表现为:已经开始栽培水稻,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活动;为适应潮湿环境,防止野兽侵扰,住房采用木结构干栏式,并运用榫卯木作技术;驾驭舟楫、活动范围从陆上拓展至水上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利用大量珍贵的文物,展示了河姆渡文化的丰富内涵。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