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海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琼台福地遗址

  2021-05-24 14:08:20   1378 阅读

image.png

琼台福地遗址

基地简介

琼台福地遗址位于海南琼山府城关帝巷内的抱珥山上。关帝巷口有一座仿明代石牌坊,四柱三间,悬山顶上饰有鲤鱼鸱尾,坊匾正背面题刻的“琼台福地”四字。琼台福地遗址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穿过牌坊,走进狭窄的关帝巷,就可看见几十级台阶之上一组金碧辉煌的仿古建筑。该地为府城三座高峰之一的抱珥山、宋之都监台、元之元帅府皆设在山上。

人们习惯尊称朝廷官衙为“台”,故这里称“琼台”。琼台福地的说法由来已久。观象家曾说,华夏大陆的阳刚紫气,越海潜入南方,首先聚集于琼台之下,故称“福地”。又相传海南地形极像一只缩头神龟,宋太祖怕它伸出头来威胁王朝的统治,便将州城迁来神龟缩头处,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在府城设立琼管安抚司统管全岛政务,借此镇住龟头。因此,当时人们称此地为琼台。

明永乐元年(1403年)海南卫指挥使杨义在山顶立“抱珥山”石碑一块,还在山南树立“琼台福地”石牌坊一座。明弘治初年(1488年),抱珥山被村民挖掉,建关帝庙一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张介祺顺民意修复琼台福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任琼山知县汪篆刻“琼台”二字勒石为记。后来福地上建起关帝庙、文昌阁、圣母祠、献台、戏台、石牌坊等,这里成了文人墨客游览之地、平头百姓祈求安康之乡。明永乐元年(1403年)在山之南建的琼台福地牌坊和其他建筑已淹没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之中。1994年,琼山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1999年琼山市人民政府在琼台福地旧址上,琼台福地牌坊得以重建,关帝殿得以重修,又新建起福地轩、琼台阁、东庑廊、西庑廊等,组成琼台福地纪念馆,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和热闹。

石阶通往高高在上的琼台福地,九石阶一平台,共二十七台阶、三个平台,福地轩就建在第三个开阔的平台之上。这个高台两侧的护墙之上,各有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头露出墙外。台阶两旁和高台的石护栏上,每个柱头都有一头栩栩如生的姿态各异的小石狮,与对面的同一方向,一共有十五对。栏杆对称的每块栏板外侧刻有花卉芳草;每块栏板内侧,各有唐至清代琼州的一位文臣武将或文化名人浮雕,并刻有人物籍贯、官衔、生平事迹和评价文字,以及人的活动情景,一共有三十位,如丘濬、海瑞、钟芳、唐胄、薛远、陈实、谢宝、吴典等。

image.png

这些海南先贤,才华横溢,荟萃琼台福地,是福地的光荣,是海南的骄傲。

福地轩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大门前两根盘龙石柱。两根石柱相对称地各镂空刻出一条巨龙。盘绕石柱的龙身上站着民间传说的神话人物雕像:奉玉板的曹国舅,拿铁仗的铁拐李,摇鼓的汉钟离,骑驴的张果老,吹箫的吕洞宾,戴竹笠的何仙姑,持大拍板的蓝采和,提花篮的韩湘子,还有浪中跳龙门的鲤鱼以及花草、虫鸟……龙头相向,嘴含珠,眼圆睁,须飘拂,整条龙像要腾空而起。玲珑剔透的石柱内容丰富,显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石匠心灵手巧,雕凿的技艺无与伦比。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