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重庆红色基地-渣滓洞监狱旧址

  2021-05-18 14:11:01   1739 阅读


【内容摘要: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军统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看守所,将白公馆的政治犯全部迁于此关押。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臭名昭著的渣滓洞在重庆市乐歌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

该监狱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狱分内外两院,外院是监狱办公室和刑讯室,内院有一个放风场、女牢两间、一楼一底的男牢十六间,被囚禁在渣滓洞监狱的主要是"6.1"大逮捕的“要犯”,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革命者、《挺进报》案等被捕人员。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李青林、蔡梦慰、许建业、余祖胜、何雪松等先后被囚于此,最多时达三百余人。蔡梦慰烈士的《黑牢诗篇》真实地记叙了难友们在狱中的生活、学习和斗争事迹。

狱中空气恶浊,饭食粗劣。革命先烈在酷刑镣铐的摧残下,在非人生活的折磨下,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大规模的集体斗争有狱中追悼会、春节联欢会、狱中学习等,极大地鼓舞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成为监狱史上的奇迹。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国民党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上“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外院墙上写有国民党特务为巴结长官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丧心病狂的军统特务对正在期待黎明到来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革命烈士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最悲壮的革命之歌。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