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福建红色教育基地-茉莉花文化基地

  2020-06-29 15:51:55   1864 阅读

福州茉莉花,福建省福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福州茉莉鲜花成熟饱满,洁白,香气芬芳,无劣变,由于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优良,具独特品质。长乐种单瓣茉莉花,是福州独有品种,有2000多年栽培史,花冠单筒,花蕾圆锥状,伏花百花重20-24克;花香鲜浓清幽、显蜜香。双瓣茉莉花:为1979年后由广东引种,花冠双筒,花蕾卵圆状,伏花百花重28-30克;花香浓郁高锐、持久。 [1]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福州茉莉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福州茉莉鲜花成熟饱满,洁白,香气芬芳,无劣变,由于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优良,具独特品质。长乐种单瓣茉莉花,是福州独有品种,有2000多年栽培史,花冠单筒,花蕾圆锥状,伏花百花重20-24克;花香鲜浓清幽、显蜜香。双瓣茉莉花:为1979年后由广东引种,花冠双筒,花蕾卵圆状,伏花百花重28-30克;花香浓郁高锐、持久。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福州地处戴云山脉的东翼,倚山面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闽江横贯其中,下游为福州盆地,盆地内部是冲积海积平原,城区处在盆心,北部和东部均为山地和丘陵,南部是平原。全市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2.68%,其中山地占32.41%、丘陵占40.27%。福州市地带性土壤以偏酸性红壤、赤红壤、黄壤为主,耕地以水稻土为主,垂直分布特征显著。土壤疏松,肥沃、沙质,土层深厚,通气排水性能好。冲积平原呈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土壤条件优良,土质肥沃,适宜茉莉花生长。

水文情况

福州市水系发育,河网密布。主要河流有闽江、鳌江、龙江、大樟溪、梅溪、古田溪、安仁溪、大目溪等。这些河流的流向由于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和地貌的影响,均作北西流向南东,干流呈平行排列,独流入海。闽江是全省第一大河,其干流从雄江附近流入境内,横贯东西将福州市分为南北两部,其支流多顺着主要构造线发育作北东-南西流向。福州市水资源与降水量有密切相关,根据福州市气象站历年观测,福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毫米-21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000-13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在600-700毫米之间,干旱指数在0.6-1.13之间。福州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深在500-15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大部分在0.5-0.7之间。福州地下水资源,均属浅层地下水,当P=50%,地下水资源为11.22亿立方米。福州客水资源,当P=50%时客水总量540.81亿立方米,其中闽江客水515亿立方米,占95.2%。福州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国家Ⅱ类标准。

气候情况

福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6℃,1月平均气温10.5℃,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雨日130-170日,年相对湿度77%。福州空气环境质量达国家Ⅱ级标准。茉莉花喜温怕霜,福州市是北半球茉莉花露地栽培的北缘,夏天昼夜温差大,这也就是福州茉莉花独特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渊源

福州茉莉花栽培历史几乎与古城福州历史一样悠久。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茉莉花原产印度,西汉传入中国时就在福州落户,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

汉朝,陆贾《南越行记》记载茉莉花“缘自胡国移至”。

晋朝,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茉莉花皆胡人自由西国移植于南海”

宋朝,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花,北宋福州知府蔡襄诗云“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团栾茉莉丛,繁香暑中折”;宋·叶廷珪“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赞的就是茉莉花;宋·刘克庄有“一卉能薰一室香,炎无犹觉玉肌凉”之赞;宋·张邦基《闽广茉莉说》记载,“闽广多异花,悉清芬郁烈,而茉莉为众花之冠”;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称茉莉花“独闽中有之,夏开,白色、妙丽而香”。

南宋隆兴乾道年间(1163-1173年),楼钥《次韵胡元甫茉莉》一诗中有:“吾闻闽山千万木,人或说此齐蒿莱。”

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广大群众举荐,决定命名茉莉花为市花。

产品荣誉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福州茉莉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