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抗战胜利纪念堂-云南红色培训基地

  2019-09-20 09:11:48   2070 阅读

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光华街北。原清代云贵总督署,辛亥(1911年)革命后的省立优级师范学校云瑞中学旧址。1945年7月地方政府计划建为云瑞公园内纪念龙云(字志舟)功绩的志舟堂。1946年7月改称抗战胜利纪念堂,1947年初竣工。堂内有礼堂、过厅、小会议室、办公室、舞台等。其中,礼堂约可容纳1500人。建筑飞檐翘角,屋脊、斗拱、门窗廊柱等均具民族建筑特色。根据《国务院关于核定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胜利堂”正式更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堂”  ,占地面积28.12亩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img (1).jpg

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心,现昆明人称之为“胜利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胜利堂建在原云贵总督府的旧址上,1944年动工兴建,最初名为“志公堂”,随后改为“中山纪念堂”,1946年落成时改为“抗战胜利纪念堂”。抗战胜利纪念堂的建筑形式除观众厅为弧形山墙外,采用传统的歇山顶筒板瓦屋顶,清式斗拱,彩画架枋,白石勾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胜利堂的周围布局也作了改造,鸟瞰整体呈一高脚酒杯形状,气势壮观而恢宏,胜利堂两侧的弧形道路云瑞东路和云瑞西路即为杯壁,北边的云瑞北路为杯口。清代云贵总督署的照壁所在地建成椭圆形的云瑞公园做为底座。胜利堂的整体建筑艺术可谓昆明近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1950年12月,昆明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胜利堂的广场中央埋下了“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石,1995年2月24日建成。碑体通高27米,方形,基座为2层,并利用了基座下的空间内设云南人民英雄纪念展览厅,碑身底座四壁镶有反映云南人民斗争历史浮雕。其中,正面题为“欢庆解放”,画面表现了云南人民革命武装与人民解放军野战兵团胜利会师,解放云南,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入城式,昆明人民迎军的盛大场面,东面题为:“护国军誓师出征”,画面表现了护国军将领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欢呼声中,气宇轩昂义无反顾地在昆明誓师出征的壮烈场面;西面题为:“禹王山阻击战”,画面表现了滇军战士在台儿庄战役中于禹王山阻击日寇,与日寇顽强战斗,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战斗场面;北面题为:“一二一运动中昆明爱国师生游行”,画面表现了昆明爱国师生反蒋独裁、反内战争民主而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流血牺牲的感人场面。纪念碑庄严肃穆,表达了云南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云南昆明胜利堂原址为明代黔国公沐氏之国公府。明时云南虽设巡抚,但各地土司只服从沐氏,政令皆自沐氏出。国公府前有甬道,即今甬道街,横街为辕门口,有东西二辕门,甬道两廊各有36住所,以云南全省72大姓土司子弟值班,实为人质暂住之地。

清康熙年间,平定吴三桂之乱后,清政府在云南昆明兴建三大衙门,其中最大者为总督署。总督署以沐氏之国公府改建而成,东邻文庙街海天阁巷,西接沙朗巷,南面光华巷,北抵民生街。总督署内建有公堂、露台、花圃。嘉庆年间,总督阮元又建造石亭,其西则有演武场、碧鸡台等。清废土司子弟值班制度,而甬道、辕门仍旧。甬道街多有打制“羊皮金”(金箔)的作坊,还有“麻乡约”组织,承办全省邮政、轿夫、抬柩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在士兵中加紧活动,清朝统治者惊慌万分,总督李经羲在总督署内外修筑工事,并下令逮捕革命党人。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昆明革命党人首先在北校场起义,李经羲在总督署内听到枪声,即打电话向蔡锷求救。因起义意外提前,蔡锷先不知情,李经羲电话一来,蔡锷方知起义提前,当即放下话筒,集合部队,宣布起义。起义之时,朱德被指定为队官(连长),率部参加进攻云南昆明东门、南门。李经羲调马标(团)守城,士兵却反戈一击,参加起义。云南昆明城内讲武堂学生打开城门,迎接义军人城。接着,朱德又率部参加攻打总督府。起义军攻打开始,总督署中机关枪射击猛烈,起义军于南城埂置大炮,猛轰总督署,“开花炮弹击中庭中大树,把树炸倒”,又击毁署中桅杆、大堂二堂梁木和屋檐墙壁数十处,死伤敌军数十人。总督李经羲夜挖墙洞,携家眷逃出藏匿(李鸿祥

1912年农历重九日,云南军政府在昭忠祠祭奠重九起义烈士,蔡锷献上挽联四副,均由军政府编修赵式铭代撰。其一联云:

天涯秋色又将深,对风雨满城,犹见提戈飞杀贼;地下国殇长不死,奉馨香万古,何劳服药苦求仙。

1950年经云南省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改为人民胜利堂。1983年3月起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18日起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批准更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堂。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