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重庆郭沫若旧居-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2021-06-16 17:46:06   2211 阅读

image.png

重庆郭沫若旧居

基地简介

重庆郭沫若旧居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旧居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

郭沫若于1938年12月抵渝,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0年,国民党政府撤销第三厅,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全家院子逐渐成为当时大批文艺界人士活动的重要阵地。被毛泽东高度赞赏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就创作于此。在重庆期间郭沫若还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1946年5月,郭沫若离开重庆。

2000年9月,郭沫若旧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直辖后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旧居修复工程正式启动,6月30日旧居主体工程竣工,并于9月7日正式对外陈列开放。

抗战时期,重庆是国民政府战时首都、世界所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重要地点。重庆天宫府和赖家桥全家院子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及其后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工会)所在地,是重庆进步文化人士经常聚会的地方。三厅和文工会是负责开展文化宣传工作的机构,周恩来时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时任三厅厅长(文工会主任),阳翰笙任主任秘书,傅抱石为秘书。

三厅和文工会在中共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利用这一合法机构,团结大后方文化界进步人士,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各种活动,宣传团结抗战,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推动了大后方的抗战救亡运动和****运动,带来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郭沫若(1892-1978),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著有诗歌集《女神》、《星空》,散文集《三叶草》。1938年12月27日,郭沫若来到重庆,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他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来宾国统区的进步文化人士开展抗日文化宣传工作和反独裁、争****的斗争。从1939年到1946年5月的8年里,郭沫若一直生活在位于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的居所里,并在此完成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的创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