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有什么内容和指导意义?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 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内容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失败原因归之于反动力量的强大,而不承认主要是由于他和李德压制正确意见,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造成的。接着,周恩来就军事问题作副报告,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张闻天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作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接着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也相继发言,不同意博古的总结报告,同意毛泽东、张闻天提出的意见。会议最后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然后发到支部讨论。会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这个决议,在中共中央离开遵义到达云南扎西(今威信)县境后召开的会议上正式通过。决议明确指出,博古、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是第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主要原因。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遵义会议还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会后,又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随后,进一步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会议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
延安精神有什么价值?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红土地,保留着一处处历经风雨却风采依然的革命旧址和一件件朴实无华又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同时,井冈山还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我国四大干部学院之一的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所在地。因此,井冈山被称作红色基地,下文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井冈山红色基地以及井冈山被称为红色基地的原因。井冈山红色基地介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组建起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育出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全国各地的学员们来到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壤,学习红色文化,了解井岗山斗争的全过程,感悟伟大的井岗山精神,通过一场场生动的情景教学,都好比历史再现,一个个献出年轻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可以让学员们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井冈山因此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井冈山红色基地不仅展现了巍巍井冈的雄伟与秀美,同时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红色历史资源,在井冈山红色基地学习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早期的开创精神。我们要弘扬和传承井冈山精神,补足思想之钙,把革命精神牢记心中,扛在肩上,践行到具体工作当中。在井冈山红色基地能够亲密接触经历血雨腥风的革命摇篮。感受当年的烽火岁月,缅怀逝去的革命英雄烈士,切身体会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精髓。 穿上红军服,带上红军帽,站着庄严的党旗前宣誓,内心严肃而激动。寻着历史的足迹,通过黄洋界哨口、朱毛故居、小井红军医院等革命遗址,一路静心聆听着有名的、无名的革命英雄烈士们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那份震撼人心的坚定信仰,心灵一次次被感动,被洗礼。井冈山为什么被称为红色基地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和勇于奉献的革命历史井冈山上的一处处旧址,一个个感人故事,聆听讲解过程中,多次泪水模糊了双眼。4万多名革命先烈在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更有近3万人连姓名都没留下。正是这些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革命先烈,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斗争史使井冈山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的红色基地。井冈山红色基地丰富的活动体验模式在井冈山红色基地学习,参观烈士陵园,茨坪旧居,博物馆,黄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楼,重走挑粮小道等活动情景还历历在目。沿着当年艰苦朴素的足迹学习和感悟,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全身心去体会当时的革命气氛和革命风云,切身感受到井冈山精神对革命的指引,以及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实际效果。 在小井红军烈士墓,聆听巾帼英杰曾志,英雄母亲张龙秀的故事;在大井村,感悟何长工,张子清为革命矢志不渝的的坚定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聆听段子英、王展成的感人事迹,以及井冈双雄袁文才、王佐事迹;在茅坪八角楼,观看“井冈山第一女红军”“永新一枝花”贺子珍事迹图片展。在神山村,重走习总书记走过的路,切身体验打糍粑过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可以通过参观革命博物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两年零四个月的战火硝烟,在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向烈士敬献花圈,表达对他们最崇高的敬畏和敬意,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决心。井冈山上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时时刻刻让学员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因此井冈山是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的重要载体,也是被称为红色基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井冈山红色基地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第一次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身临其境,亲身体悟着那段艰苦岁月,听着那一段段令人潸然泪下的革命故事,我的内心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在这紧张而充实的三天里,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觉得“井冈山精神”不是一句空话,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弘扬这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合格共产党人。在烈士陵园,聆听段子英、王展成的感人事迹,以及井冈双雄袁文才、王佐事迹;在茅坪八角楼,观看“井冈山第一女红军”“永新一枝花”贺子珍事迹图片展。在神山村,重走习总书记走过的路,切身体验打糍粑过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井冈山拓展能够协助企业看到团队问题,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增加团队之间的感情,塑造整体战斗的全局思想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团队绩效,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井冈山拓展的好处及作用”。一、井冈山拓展有哪些好处?1、井冈山拓展能够协助企业看到团队问题,发现人才。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就是积极主动。积极的工作心态和人生境界是团队训练思想的关键。开朗努力,人人有责,言出必行,从心里关心顾客;务实担当。以开放的心理状态,面对转变,锐意进取。井冈山拓展2、井冈山拓展能够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各个拓展项目包括其布置的目地,有其确定的连接点,好学之人会在游戏进程中感悟到自己问题,而这现象或许你是平常早已留意到的,或许是你未曾发现的,擅长反省的人也许在游戏里面能用与平常做事不一样的具体方法来解决难题。井冈山是拓根据地,在红色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学员的党性修养会有很大的进步。3、井冈山拓展能够增加团队之间的感情。户外拓展是一整套营造组织生命力、促进组织成才的持续增值的训练教学内容。是专门协助当代公司开展团队文化建设必须而布置的一整套室外互动体验模拟训练。所有人都融进井冈山拓展当中,增进团队感情。二、井冈山拓展的作用1、塑造坦诚相待、支持的工作心态,增强团队意识和整体竞争力。2、井冈山拓展塑造整体战斗的全局思想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团队绩效。3、塑造勇于担当挑战、不畏艰险达到目标的信念和自信心。4、塑造开放的心理状态,相互之间欣赏和学习培训。5、塑造不断挑战更高的工作积极性。6、缓解压力,放飞心情,享受自然。7、井冈山拓展可以增强组织之间沟通交流、改善沟通的技巧,增强工作管理绩效。8、感恩他人、感恩团队、感恩企业。
红旗渠修建背景——1、缺水的苦难林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东经113度37分至114度04分,北纬35度41分至36度22分之间。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地质复杂,大小山峰绵连环接,山岭较低的东部海拔300—400米,西部山岭海拔在1500米上下。全县1771个自然村,多数分布在深山峡谷、垴尖沟边。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更为严重的是水源奇缺,灾害年年有,十年九不收,是个山穷、地穷、水穷、人穷的贫瘠山区县。从明正统元年(1436)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其间514个春秋,林县曾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达30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悬釜待饮,人相食5次。林县山高沟深,气候复杂,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过去有民谣日。“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七、八两个月的降水量占60-70%,春、秋、冬季10个月平均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30-40%。浊漳河、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5条季节性河流,多数平时干涸断流,汛期水势猛涨,常冲村、冲人、冲地。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前全县平均每年流失水量近4亿立方米,流失泥沙39.7万立方米。水土大量流失,上游山坡逐渐由肥变瘦,下游河床淤塞或冲宽抬高,洪水横溢,造成多灾多难。民国21年(1932),淅河洪水暴涨,把合涧7米高的大桥冲断,隔绝了林县南北交通,沿河两岸2万多亩良田变成了寸草不长的乱石滩,河床由100米冲宽到150米,两岸3万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摧残。流经县境北部边缘的浊漳河,虽水源较充沛,但因地势所限,当时仅能灌溉700亩耕地。县境中部的洹河也是灾害不断。县境南部40公里长的淇河,只能灌溉耕地300多亩。淇河支流湘河民国26年(1937)一次洪水暴涨,冲毁耕地410亩,有151户被水冲光,郝家窑40户人家被洪水卷走38户。漳河支流露水河,平时干涸断流,汛期洪水汹涌,断绝行人,影响人们串亲访友。因此群众给孩子办亲事也都要考虑这条河对人的安危,“东西两山村,男女一样亲,平时再和好,隔河不结亲”。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县洪水冲刷最为严重的山坡达37万亩,地表土被水冲走,剩下了岩石裸露的光石板。缺雨造成十年九旱,比洪水灾害更为严重。林县过去由于没有水,致使民国33年(1944)林县解放时,全县98.5万亩耕地中,仅有12400亩水浇地。“靠天收”的瘠薄耕地,遇到旱灾,不是播不上种子,就是田苗被旱枯死,造成颗粒不收或严重减产。因此,在一些贫瘠山区,很少种小麦,秋季也不过只种些谷子、豆子、马铃薯等。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粮食产量微薄,麦子每亩仅有30公斤左右的收成,秋粮每亩产量也不过50公斤。广大群众生活十分苦寒,终年过着“早上糠,中午汤,晚上稀饭照月亮”的贫困生活。过去有这样一首民谣:“咱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的粮不收,雨少旱的籽不见;一午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太行山险嵋恶崭的自然环境,糠不饱腹、衣不避寒、住不挡风的生活条件,使广大农民养成了艰苦朴素、省吃俭用、吃苦耐劳、瞻前顾后、待人忠厚的优良品质。严重的旱灾威胁,加之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榨,林县人民受尽缺水的苦,饱尝灾荒的难。姚村镇寨底村有一通碑石,记述了清光绪元年到四年(1875—1878)林县遭大旱、民不聊生的悲惨情景,碑文日:“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夏,颇有麦,自夏以后至戊寅夏月,三年间,无麦无禾。大米一斗,大钱一千六百文,黄豆一斗一千文,黑豆一斗九百文。人苦无钱买粮食,众所食者,树叶野菜,更有非人所食之物,亦皆和榆皮为末食之。光绪丁丑十月赈一次,戊寅四月一次,七月一次。每一次,极贫次贫,大口八合,小口四合,额外赈生员各一斗,蠲免粮银,惟戊寅上恤而已。人物失散,畜类凋零,当困苦之时,而能自植其生者,盖亦鲜矣。有饥而死者,有病而死者,起初用薄木小棺,后用芦席,嗣后芦席亦不能用矣。死于道路者,人且割其肉而食之,甚有已经掩埋犹有刨其尸剥其肉而食之者。十分之中死者六七。”小店乡桃科村盘峪自然村有清光绪七年(1881)碑文载:“光绪二年间,共计男女一百一十七口,自三、四年间,流离死亡,仅存男女十一口。斯时,尸骸有未葬而窃食者,有已葬而窃食者。此间北地有小窑,食人肉者,混迹其中,骸骨堆之如丘。其时,米价每石十五串,麦价每石十三串,瓜秧、豆秧、玉米秆、白甘土皆备食用。花籽饼每个大钱五十文。树皮草根,或剥或刨,亦几殆尽。每一妇女十七八者,仅值三五百文。王姓祖居其庄,男女四五十口,自光绪三、四年间,流离饿死者,仅存三人而已。”河顺镇塔子驼村塔珠山有一石碑,记述旱灾惨景:“光绪三年,春雨连天。浸地三尺,苗长齐全。以后大旱,秋景可怜。谷不见籽,豆苗旱干。麦子未种,抢劫多端。四年春夏,粮长价钱。小米一斗,价长千二。小麦一斗,价长一千。豆子一斗,长到九百。荞麦一斗,七百多钱。庄产田地,并无买主。柿叶甘土,具当饭餐。幼女出卖,一两串钱。人吃人肉,遍地不安。皇上放赈,人死万千。荒年如此,刻石流传。”
红旗渠精神的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不是依赖国家,向上伸手的产物,而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原则,主要依靠林县人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而成的。因此红旗渠工程的兴建,就突出表现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红旗渠工程十分艰巨,又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上马,在粮食紧张、物资短缺、设备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倍历艰辛修建而成的,这就使艰苦创业精神表现得十分明显;红旗渠工程规模较大,参加施工人员众多,如果不是全县各个地方、各个单位都以大局为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如果不是全国有关部门及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和山西省干部群众的大力帮助,就难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所以,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同样突出表现了团结协作精神;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无论受益地区和非受益地区都不局部利益得失,为红旗渠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80位同志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这就集中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当代红旗渠精神为: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
湖南有哪些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供您参考。武陵源武陵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境内,连绵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概况: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亿万年前,武陵源是一片0大海,大自然不停地搬运、雕琢,变幻出今日武陵源砂岩峰林峡谷的地貌。这里遍地奇花异草,苍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异石,突兀耸立;溪绕云谷,绝壁生烟。武陵源的自然价值和浓郁的原始野性,将人们征服。武陵源以“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在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据航测所知有山峰三千多座,垂直四百米以上的石峰有一千余个。这里的峰石与别处不同,直立而密集,那些突兀入眼的岩壁、峰石、如帛、如笋,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连绵万顷,给人以层峦叠嶂的磅颉气势与恢宏大观。天子山、张家界有八十多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静观细赏。峰石名称很多大如“神堂湾”、“西海长卷”,小如“天女献花”、“屈子行呤”、“罗汉峰”,同样使人产生无拘无束的畅想。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著名;爱晚亭、清风峡、蟒蛇洞、禹王碑、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这里还葬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岳麓山春天满山葱绿、杜鹃(市花)怒放;夏日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四季风景宜人。岳麓书院在山之东麓,始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朱熹、张主讲期间是全盛时期,有学生千人,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高等学府,后又变成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改为湖南大学。书院现存古建筑尚有御书楼、文昌楼、半学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经堂、自卑亭等,让人缅怀书院辉煌历史。岳麓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岳麓山也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那一座座为他们树立的丰碑墓志,永远昭示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构成了岳麓山的一幅幅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韶山毛主席故居韶山毛主席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故居位于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故居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成“凹”字形,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有房屋18间,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4间茅草房系毛姓公产,居中堂屋(瓦屋)共用。上屋场前有一小坪,坪前有两口并连的水塘,小塘植满莲藕,大塘水面较宽。屋后倚青山,松竹茂盛;屋东有菜地、稻田、鱼池和晒谷坪;屋西北不远处是毛泽东少年时代就读的私塾旧址(南岸)。上屋场东头由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于1878年买入,当时只有5间半茅屋。1917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此屋改扩建为13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6岁开始参加田土间一些辅助性劳动。8岁开始入学,先后在南岸、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读私塾。14岁辍学,在家参加农业生产2年。16岁时,又在乌龟井、东茅塘读私塾1年。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1911年,赴长沙入读湘乡驻省中学,随后到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寒暑假偶尔回家居住。1919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因病去世,毛泽东回家奔丧,含泪撰挽联和《祭母文》。1925年2月,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携子岸英、岸青回韶山,在上屋场居住半年。经常在这里与乡亲交谈,召开各种小型会议,了解农村政治、经济情况,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并秘密建立农民协会和公开的反帝爱国组织——雪耻会。6月,在自己卧室的0上为毛新梅、李耿侯、庞叔侃、钟志申等人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秘密成立直属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1927年,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召集农运干部和农民积极分子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提出农民要建立自己的武装,把农民协会办得更好。1929年1月,毛泽东故居被国民党当局没收,室内部分家具、农具散失。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房屋退还,由毛泽覃之妻周文楠及其母周陈轩、兄周子鱼、子毛楚雄居住。1949年8月,韶山解放。故居由湘潭县人民政府派毛月秋、王淑兰等人管理,并着手收集散失的家具、农具。1950年冬,毛月秋等将征集到的故居家具和农具44件、革命文物6件复原陈列。1951年2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堂屋大门上方悬挂“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匾额,后匾额改书为“毛泽东同志故居”。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26日,在罗瑞卿等人陪同下,省视了故居,并在前坪同欢迎的群众合影留念。1961年5月,根据刘少奇的意见,大门匾额改书“毛泽东同志旧居”。1965年9月28日改挂郭沫若书匾额“毛泽东同志旧居”。1983年6月27日,改用邓小平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故居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罗荣桓故居罗荣桓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罗荣桓元帅故居位于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的南湾街,是中国著名旅游“黄金通道”“井冈山--南岳衡山”的必经之地,距南岳衡山约70公里。有“楚南第一景”美誉的“锡岩仙洞”,离这里仅有3公里之遥。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古代民间建筑风格,这里成为南来北往游人争相驻足的著名景点。南湾街是一组以青石板街道联成的清代古建筑群,罗荣桓元帅的故居--黑田罗氏异公享祠居于街道的西北端。该祠是1914年由罗荣桓同志的父亲罗国亘先生为纪念其十二代祖先异山公而经手建造的祠。建筑面积540多平方米,占地700多平方米。罗荣桓卧室陈列的储柜、板床、抽屉、梳洗台、书柜、梳妆盒、双影镜、床头小方桌等都是罗荣桓同志用过的原物。火炉屋陈列的火桌、碗柜、坐凳等亦系原物。陈列的原物还有祖母卧室的古汉床、抽屉盯、土纺车等。健身房是罗荣桓同志兄弟练武的场所,陈设有桩板、石锁、石担、刀、枪、棍、耙、剑、戟等民间武术器械。辅助陈列室,是利用厨房、猪牛栏、碓臼屋等四间杂房改建的。陈列内容按罗荣桓同志生平活动年代顺序分六个部分:一、立志救国救民,上下苦心求索(1910—1927年);二、坚持井冈山斗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27—1937年);三、挥师骋山东,艰苦抗战八年(1937—1945年);四、转战东北、华北,决胜“辽沈”、“平津”(1945—1949年);五、献身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鞠躬尽瘁(1949—1963年);六、缅怀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共展出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84幅,重要革命、历史文献资料50件,实21件,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罗荣桓元帅光辉战斗的一生。-基本陈列罗荣桓故居异公享祠,建于1914年(清末)。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层二进五开间设外廊,整座建筑重檐挑角,雕梁画栋。主要陈列罗帅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开展革命活动所使用的各种实物。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建于2002年。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为庭院式建筑风格,设有序厅、尾厅、四间展室和罗帅办公室、卧室复原陈列室,用大量珍贵照片和历史文献、实物展出罗帅光辉的一生。罗荣桓元帅铜像广场占地面积80亩,共分为三级,铜像矗立于第三级广场的正中央。铜像座基上镌刻着由-同志亲笔题写的“罗荣桓元帅铜像”。珍贵藏品罗帅在北京“东交民巷新八号”住所使用的棕绷床及床头柜、铁质军用保险立柜、办公桌椅及罗荣桓元帅骨灰盒均为一级文物。-特色活动纪念馆建立了“八一林”和“缅帅园”,为前来参观、凭吊、缅怀罗帅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植纪念树的场所。参观者可以委托纪念馆代购树苗或自带树苗。在“八一林”或“缅帅园”栽下纪念树。更多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请点击https://hn.gbpxw.cn/base.html以上是湖南干部培训网整理的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希望能给予您对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红船精神基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2005年6月21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之后红船精神和红船精神基地得到广泛的发扬。2.瑞金红色基地1930年4月金境内农民暴动成功,推翻民国县政府。同年6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嗣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展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4月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瑞金县置为中央直属县。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诞生地、云白山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等,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瑞金红色基地主要有红井,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长征第一山云石山;沙洲坝毛泽东故居,叶坪革命旧址群,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井冈山精神红色基地3.井冈山精神红色基地井井冈山革命遗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井冈山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红色基地17处包括:三湾改编旧址、古城会议旧址、茅坪革命旧址、大井毛泽东旧居、茨坪革命旧址、砻市会师旧址、永新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会址、黄洋界哨口和柏路会议旧址。旧址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祠堂、书院、店铺或民房。4.遵义会议精神红色基地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精神红色基地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街,红军遵义总政治部旧址,毛主席旧居,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苟坝会议会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博古旧居,遵义会议陈列馆,娄山关摩崖石刻等。5.延安精神红色基地延安是“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发祥地。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高的红色基地资源富集区,有枣园革命旧址(4A)、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南泥湾、清凉山、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等,6.西柏坡红色基地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西柏坡精神体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体现了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胜利者图强自律的精神。西柏坡红色基地有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陈列馆,西柏坡纪念碑,五位领导人铜铸像,国家安全教育展览馆等等。上述6个红色基地是抗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篇幅有限,想要了解更多的红色教育培训根据地可在线咨询工作人员或拨打电话。河南红色传承开拓了一种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音像教学、体验教学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模式,意在提升学员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思想仪式,在寓教于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