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百科

提升基层干部培训实效的路径?

继续教育培训网  2022-09-29 09:40:35   300 阅读

提升基层干部培训实效的路径?

在思想方面,确保基层干部全面理解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让培训真正得到重视

基层干部培训工作之所以存在重视不足、系统性管理欠缺、流于形式的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而言,我国当前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转型期的挑战,基层干部承受了很大的工作压力,而疫情防控也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同时,一些地方管理操作处处要求留痕、工作层层加码,基层干部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参加培训活动。从主观方面而言,一些地方领导出于实用主义考虑,更愿意关注当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由于大部分培训工作效果存在滞后性,长期才能显示出重要作用,因此,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并不真正重视培训工作。

要想确实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必须让地方政府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层干部处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以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基层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和作风好坏,不仅关乎基层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更关系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人才培养和开发的意识,兼顾眼前工作和干部发展两方面的需要,不仅要学会识人、用人,还要学会激励和开发人才,最大限度地挖掘基层干部的潜力。

此外,基层干部个人参加培训的能力和动机对于培训的有效实施以及培训成果的转化非常重要,因此,应当让基层干部了解参加教育培训和各种学习对他们个人工作绩效以及职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自发做好培训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鼓励他们有意识地将培训中学到的内容运用于工作实践之中。

在组织方面,建立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将培训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基层干部培训工作不够扎实、走样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关培训工作存在多头管理,统筹和责任落实不到位,各部门各自为战的问题。目前,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主要有两大主线,一条主线是各级党委领导下由组织部门开展的以选人用人为导向的干部培训,另外一条主线是由各种职能或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的以具体工作为导向的业务培训。中央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级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能,各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提出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的沟通协调。但在个别地方实践中,各部门在基层干部培训问题上还是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牵涉的部门较多,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工作的不足很容易导致对有些干部或有些内容重复培训、交叉培训;对有些干部或培训内容却没有培训或培训不够,培训内容零散,缺乏连续性。此外,尽管中央对干部培训的时间等有明确要求,比如,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要求,科级及以下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者90学时,但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系下,并没有对此负责的相关机构,换言之,具体到某一位干部需要以及实际接受哪些培训,培训时间是否达到了要求等,还不够明确。

因此,要做好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仅仅依靠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干部教育联席会议的宏观指导和沟通协调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明确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责任。一是基层组织部门应当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基层干部培训的综合管理职能,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整体规划。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本地区的实际工作以及基层干部情况分析,制定一定时间范围内本地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同时每年度对各部门需要实施的各类培训计划进行汇总、分析,尽可能避免临时培训、无序培训的情况发生。二是要强化基层干部所在单位尤其是各单位人事部门在教育培训方面应当承担的具体管理责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并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和考核结果,落实中央关于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时间等方面的要求,督促本单位干部保时、保质、保量地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做到应训必训。同时,还应当就本单位干部培训的需求以及培训对于干部工作产生的实际影响等与组织部门进行沟通汇报,不断优化和改进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三是组织部门和基层干部所在单位还应当注意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以及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管理方面,做好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成果转化和效果评估各环节工作,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种种走样变形问题,除了思想和组织两个方面的原因外,还存在一个技术方面的原因,即承担基层干部培训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培训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不够,一些人既不了解培训的相关理论,更没有系统学习过培训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相当多的基层干部,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学历、对个人职业发展有较高期望的相对年轻的干部,对学习各种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很强的积极性,主观上特别希望得到教育培训的机会。但实际中,他们对一些培训之所以不满意或不愿意参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培训本身的设计和安排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激发基层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在基层干部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下更多功夫。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培训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通常都会严格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编制、培训项目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四大环节来开展培训活动,并且在每个环节中都形成了比较清晰和规范化的操作要求和行动指南。此外,学术界对于培训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其中不少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在基层干部培训工作中,既要了解和学习学术界的培训管理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要借鉴企业形成的较为成熟的培训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整体管理水平,其中也包括提高具体承担基层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和管理的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培训需求分析方面,不仅应当考虑政府的各种政策要求和工作需要以及单位和同事对干部参加培训工作的支持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基层干部自身的绩效状况、岗位职责及其需要完成的各项具体任务等。换言之,基层干部的培训不能过于强调供给侧,而是应当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培训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训工作从一开始就符合上级组织、本单位和基层干部三个方面的需要,真正做到分级管理、分类实施,根据不同地区、类别、层次、岗位基层干部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培训内容将来在工作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在培训计划编制方面,要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合理的培训对象,设定合适的培训时间跨度,安排恰当的培训讲师或指导者、培训地点以及培训方式等,此外还需做好相应的培训预算。由于基层干部队伍庞大、工作领域分布广泛,再加上培训的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业务知识教育和科学人文素养教育等不同方面,因此,每一项培训计划都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设计。从基层干部培训的实践经验来看,下列培训往往效果更好:培训对象的年龄、学历或专业、兴趣点比较一致;培训内容与基层干部的本职工作关联度较大;培训时间相对较长;接受培训的人员规模比较适中;培训方式多元化,能够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新型技术手段;培训讲师个人的理论水平以及对基层工作的了解程度与受训干部的需要比较契合,能够真正吸引基层干部的注意力。

在培训项目实施方面,培训通知的设计与发布,培训日程的安排,培训资料的准备与整理,培训现场的安排和设备调试,培训组织者的人员安排和职责划分,培训讲师、参会领导以及其他人员的对接,培训纪律的强化以及培训记录的整理等各个方面,应不断提高培训活动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事实上,培训活动的实施过程安排得越严谨、越规范,越能展现出培训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培训活动往往就越受到干部的重视,越有助于达到培训的目的。

在培训成果转化和培训效果评估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培训内容在基层干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努力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当然,有些培训内容,如在实践中需要运用的政策法规方面的培训以及信息系统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可以直接体现在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之中,培训效果相对容易评价,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个人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培训,直接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难度更大。但无论如何,应当有对各种培训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的意识,在可能的情况下不断总结并向相关部门反馈培训的有效性方面的信息,从而争取在未来相关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上更加有针对性,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